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金政在调研科技和人才工作时强调

  以创新和人才引领经济新发展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将苹果扣进一个白色的装置里,通过装置上的数据线与电脑相连,很快,电脑客户端上就会显示苹果上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情况。这个白色的装置,即将走入三锋股份的生产车间,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永康制造”。

  “它名叫果蔬农药残留无创性检测仪,内含芯片拥有特殊加工技术,别人模仿不了。”29日,三锋股份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吴银秋博士带着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亮相永康。他说,组成检测仪的60余个零部件,都是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

  当听说我市也能实现3D打印时,吴银秋兴奋地说:“那就太方便了。我完全有信心让产品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捷,让产品帮助消费者进行购买选择。”从便捷台式到手持式再到微型网控式,吴银秋对于检测仪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设想。

  和吴银秋一样,近几年,越来越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技术与科研成果青睐永康。当天,由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与新多集团共建的联合研发中心也正式揭牌。按照约定,今后,新多集团根据市场提出研发需求,中科院提供人才和实验条件,双方在联合研发中心内开展工作,成果由新多集团与中科院分别进行产品验证和技术验证后再推向市场。

  “中科院研发力量将与新多集团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研发团队紧密结合构成技术骨干。我们建立的知识创新工程,在永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人才培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院长李季称,首期合作的两个项目,就是围绕智能安防领域的生物识别智能锁和门禁联动系统开展,让只在科幻片中看到过的高科技通过“永康制造”走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我市已有不少企业与中科院等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我相信,制造业发达的永康是你们研发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好选择。”市长金政表示,从前,在没有特殊政策倾斜,又缺乏生产资料的背景下,永康的民营经济靠着一股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成长为能够经受住任何风吹雨打的草根经济;而现在,永康“二次出发”,向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奋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及培养就是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已有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引才的同时,我市更营造环境、提升服务,吸引人才来永落户。对来永创业创新团队或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资助等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以才引才、赴外招才等形式开展人才推介对接、项目申报跟踪服务等工作,激发企业引才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省千”专家8名、金华“双龙计划”专家15名。

  金政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在全市转型升级、“两化”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征程中,要更重视科技与人才作用的发挥。金政表示,要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构建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也要加快形成以创新和人才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拓展新空间。

  市领导陈立新、吕群勇参加调研活动。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6-03-30 永康日报2016-03-3000013;26320 2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