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杯体藏银裹锡 铁壶一次成型
传统手工艺迸发创意雕出新财富
渐行渐远的传统工艺又重新映入人们的眼帘。近年来,随着饮茶人群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五金制造商将目光锁定茶具市场,手工打造的铁壶、锡杯不断地推陈出新,成为了新一代收藏品领跑市场。
图为盛一原正在手工制作生态龙杯。
□记者 田妙联
铁锡银钢集一身
故宫养生杯受宠
在永康锡雕博物馆会客厅内,梅兰竹菊的锡雕挂画古朴典雅,市一原锡雕博物馆馆长徐天送用手指向一款杯子,眉飞色舞地向记者介绍。
“这是为纪念北京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而设计的故宫非遗衍生品纪念杯,售价2000多元,目前已出货5000多只。”徐天送说,该杯是新款,不仅集银、锡的养生功能于一身,还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其中。
记者仔细端详,发现杯身外壳装饰着九龙壁图案,杯盖浮雕金龙衔珠,外圈为锡雕艺人一锤锤敲打出来的鱼鳞云,杯子一转,熠熠生辉。
“杯盖处装饰图案,源自故宫太和殿龙澡井轩辕镜,杯身下方还藏有‘福山寿海’图。”故宫养生杯制作者永康锡雕省级传承人、永康锡雕馆馆长盛一原告诉记者,为了将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他不仅延续了传统锡雕的捶打、雕刻工艺,还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银、锡、不锈钢的焊接技术问题。
“整杯内外双层结构,表层锡制浮雕,内层纯银内胆,中层不锈钢真空,杯底暗藏磁铁,杯盖银丝走圈,通过技术破解,将五金融合于一体,致使杯子集杀菌、防毒、保温、保健功能于一身。”盛一原介绍,这款杯能走进故宫博物院,得到客户的赞许,靠的是老工艺迸发新创意。
创意远不止此。今年,他的公司浙江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还与北京服装继续教育学院联姻,欲将景泰蓝与锡雕工艺相结合,创新制作出新工艺品。
“锡制品造型多变美观,但颜色单一,如能点缀上色彩斑斓的景泰蓝,市场前景可期,而景泰蓝有了锡的“外衣”之后,既能抗腐蚀,又能防毒,可谓一举两得。”对于此次合作,盛一原表示信心十足。目前,北京服装继续学院的研发专款已到账,模具也基本成型,预计上半年样品就能出炉。
恪守老工艺
铁壶一次成型
与荣盛达公司不同,永康铁匠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应海鹰恪守老工艺,带着“铁匠府”品牌铁壶走出国门,以其具有观赏性、收藏价值等特点驰骋日本等20多个国外市场。
“原先我们用石胶模铸壶,但现在我们采用蜡模,通过壶底浇灌及壶嘴浇灌的做法,致使铁壶一次成型。”应海鹰说,一把好铁壶多具备壶内壁凹凸不平,留有手工雕刻痕迹,壶嘴一次成型等特点。
与传统石胶铁壶不同,蜡模铁壶做工更精细,成本相对较高,技术要求也更高。据介绍,铁壶就是用蜡做模型,再把金属液体浇灌到模型里,然后蜡融掉了,壶也成型了。传统的铁壶铸造,这样只算是完成了第一步。一把铁壶成型,从模具、开炉、去砂、打磨等需要经过三四十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力求精益求精,比如给壶上色,第一次上完色,待高温凉却后,需手工擦拭打磨处理表面,接着第二次、第三次上色,如此反复三次,光上色就要耗时一天。30多道工序中80%需手工制作,一把铁壶成品算下来需要四五天时间。”应海鹰介绍,好东西皆为匠心之作,采用传统脱蜡法等纯手工打造的铁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今年,该公司除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外,还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接下来,我们将在杭州成立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品牌运作打响永康老铁壶品牌。”应海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