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芝英历史文化

文章导航

  《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记载南宗应氏始祖传奇人生

  应詹:文韬武略镇南大将军

  应詹(274年—326年9月8日),字思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晋时期的贞臣、名将、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应璩之孙,应玚侄孙。他是芝英应氏亦即南宗应氏始祖。

  应詹以文韬武略平乱安邦、富民兴教、嘉惠一方,将中原文化融入当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繁荣。著有文集三卷。他的书法真率天然,造诣颇深。

  他犹如一颗流星,在天际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在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其子孙繁衍析居江南各地,渐成江南望族。2006年永康芝英应詹后人在灵岩重建应詹墓。

  让我们翻开《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追溯南宗应氏始祖、镇南大将军的传奇人生。

  □应业修

  应詹像

  质素弘雅

  应詹幼年时便成孤儿,深得祖母的抚养教育。十几岁时,祖母又过世了,他敦行孝道,居丧过哀,致身体憔悴虚弱,需要拄杖才能起立行走,便以孝闻名乡里。应詹家境很富有,因年纪尚小,就请族人与自己一起居住,财产委托他们管理,情同至亲,他的轻财重义,又受到人们的特别赞许。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应詹禀性宽宏雅正,气质高尚,宽以待人,即使被触犯和无礼也不计较,有容人之量。他出自文章仕宦之家,儒学传承,渊源有自,加之敏而好学,很快就以才能文章称誉当时。位居三公的司徒何劭一接触他,就夸赞说:“这人真是个君子啊!”

  他最初被公府征召,担任太子舍人。被赵王司马伦任命为征东长史,司马伦被诛杀后,应詹也没有受牵连。不久,又被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为掾属。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乂投奔邺城,大谈司马乂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辩,临漳的士人都去归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交,他感叹道:“诸葛成林,怎么像乐毅那样奸滑不忠诚呢!”终究没有见他。诸葛玫听到这话后非常惭愧。

  协理荆南

  镇南大将军刘弘,是应詹的祖舅,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并对他说:“你器识宏大深远,以后应当代我管理荆南了。”接着,委以军政重任。刘弘在汉南功绩卓著,以得力应詹者为多。后来调任南平太守。

  公元305年(永兴二年),陈敏叛乱,引兵想要西上,刘弘将南蛮校尉之职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亲自统领陶侃、苗光等人屯于夏口。又派治中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之兵,屯驻巴东,为益州刺史罗尚的后继。再加应詹为宁远将军,督三郡水军,作为蒋超的后援。

  安定郡境

  王澄任荆州刺史时,应詹督南平、天门和武陵三郡军事。当洛阳被刘曜攻破时,应詹撩起袖子痛哭流涕,劝王澄派军支援,王澄就让应詹写讨伐檄文。应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激昂,但终究没能前往救援。此时,天门、武陵的少数民族纷纷造反,应詹奉命讨降。当时政令不一,少数民族都心怀不满,共同谋划发动叛乱,应詹召其首领,破铜卷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心悦诚服,不再造反。当时天下大乱,只有应詹治下独得安定。百姓作歌称颂说:“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深得人心

  镇南将军山简请应詹主持五郡军事,遇蜀地杜畴作乱,力战摧之。又遇湘中杜弢率流民为乱,与陶侃共破杜弢于长沙,截获金银财宝无数,应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众人无不赞叹。元帝司马睿任命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推荐应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

  陈郡人王冲占据了荆州,素来仰慕应詹的名声,想请他来担任刺史。应詹认为王冲没什么才德,不肯接受,于是返回南平。王冲也不生气,他就是这样的得人心。应詹后来迁任益州刺史,兼领巴东监军。他离开南平时,士庶百姓都拦着车子哭着不让他走,如同眷恋自己的亲人一样。

  上陈时政

  不久,应詹被任命为后军将军,他对时政提出建议,认为“今大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厘正宪则,先举盛德元功以为封首,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又恳切上疏元帝,痛陈“元康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之弊病,劝元帝振作起来,“必须制度改创,厘正宪则”,建立纲纪大法,提出慎选儒官,“宜修辟雍,崇明教义,长育人才,普天尚德”,崇儒家之术,修圣世之化的建议。元帝非常器重,采纳施行。不久,他又出任吴国内史,因公事免。

  镇北将军刘隗出镇合肥时,应詹为军司,又加职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应詹因为王敦专制、四处树立威信,所以他故意显得悠闲自得,讽诵吟咏,不露声色,不表明自己的倾向。

  助平王敦

  等到王敦命王含等率军逼近建康时,晋明帝司马绍向应詹问计。应詹表情严肃情绪激昂地说:“陛下应彰显君王的赫赫威严,臣等当全副武装全力冲杀在前,希望凭借宗庙之灵,不战而胜。如其不然,王室必危。”明帝遂下决心部署平叛,任命应詹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都督朱雀桥南。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率军将其击败,斩杀叛军将领杜发,斩首数千级。公元324年(太宁二年),王敦之乱平定后,应詹受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又赐绢五千匹。应詹上疏辞让,明帝不许。

  出镇江州

  同年十月,应詹又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应詹将行,还上疏皇帝建议任用官员“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建议分遣官员“循行天下,观采得失,举善弹违”。还建议严格执行旧时降职制度,实行官员课佃制度。

  当时王敦之乱刚刚平定,人心未安,应詹加意抚慰怀柔,深受百姓依赖和爱戴。百姓都对他寄予厚望。

  赤胆忠心

  韦泓蒙难之际,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后以“执心清冲,才识备济”,如“未剖和璧”,荐于皇上,仕至少府卿。

  病危之时,应詹仍念念不忘家国,以一颗赤胆忠心给至交好友荆州刺史陶侃发去情重意深的绝笔信,望他能“竭节本朝,报恩幼主”,建起国家纲纪大法,追求实现“至公至平”的世界。公元326年(咸和元年)七月二十五日(9月8日),应詹逝世,享年53岁。册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号烈,赐以太牢最高祭祀礼遇。

  应詹逝世1690周年

  纪念大会暨祭祀盛典

  25日举行

  地点:灵岩应詹陵园

  南宗应氏始祖应詹是一位理想崇高、品德高尚、名垂青史的谦谦君子、赫赫战将、烈烈忠臣。今年适逢应詹公逝世1690周年,为缅怀始祖巨德宏功,弘扬应氏家族优良传统,激发族人实现中国梦家乡梦的巨大热情,应詹祭祀筹备委员会和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拟于本月25日上午10时在灵岩应詹陵园举行应詹公逝世1690周年纪念大会暨祭祀盛典,欢迎应氏宗亲前来参加。下午,部分宗亲还将在芝英天行会所就应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举行小型恳谈会。

  芝英应氏家规

  建祠宇  守封茔

  抚群从  事尊长

  端心术  慎言语

  养童蒙  行冠礼

  议婚姻  严内外

  谨称谓  崇节俭

  治丧葬  时祭飨

  贻世业  黜异端

  厚宗姻  驭群小

  供赋役  殖赀产

  注:本家规初订于明代应尚道太公之时,传承了东晋至宋代传统家风。

  历代名人话应詹

  明代嘉靖间,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麓泉在《芝英应氏重修家谱序》中曰:“东晋时,有讳詹者,从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镇南大将军,封冠阳侯,尝持节镇婺括二州,因留家于婺,以视汝南,实南北两宗也。世传镇南卒葬永康之河头(注:芝英前山杨村小河头庙坛),今婺、括、台、明、衢、越之应,皆推永康为南宗鼻祖。世居邑之大田里(芝英),族属繁衍,人称其地曰诸应。”

  清代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实录馆总裁、礼部尚书汪廷珍在《耐斋应公传》(见《芝英应氏宗谱》特传四)曰:“昔应思远(应詹,字思远)陈时宜疏,深规夫校游谈不以实事。又与陶士行书云,至公至平,至谦至顺,足下察吾此诚,所以开南宗也。公其得传家典要耶!后之人能体其心,以光大其事业,则根茂实遂亦岂有穷哉?”(注:言应家以“真实”,以“至公至平至谦至顺”为传家典要)

  清代荣禄大夫应宝时敏斋先生云:“余宗之散处于浙之钱塘、海宁、富阳及宁绍、金衢、严台、温处诸郡属者,不下十万户,皆晋元帝代思远公为吴国内史时所胤之子姓也。”

  刊名题字 应忠良

  永康市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永康日报社主办 总第1期


永康日报 芝英历史文化 00012 2016-03-23 永康日报2016-03-2300007;永康日报2016-03-2300010;永康日报2016-03-2300008;永康日报2016-03-2300013;永康日报2016-03-2300012;永康日报2016-03-2300015;永康日报2016-03-2300009;永康日报2016-03-2300011;永康日报2016-03-2300016;永康日报2016-03-2300017;永康日报2016-03-2300014;永康日报2016-03-2300018;永康日报2016-03-2300019;25639;永康日报2016-03-2300020;永康日报2016-03-2300022;永康日报2016-03-2300021 2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