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红军》将献礼长征胜利80周年,获专家肯定
打造浙产剧精品 为永康影视添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那是一段不朽的历史,万千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扛过重重考验,最终实现了伟大胜利。而长征精神也代表着一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品质,永远激励着年轻一代,在当下学习、借鉴长征精神,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从浙江和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和东海电影集团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我是红军》将于4月中旬开拍,预计今年10月在全国上映,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此片的拍摄,既是对历史的重温,也是对当下的启发。
拍摄背景
日前,电视剧《我是红军》剧本研讨会在杭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为该剧把脉。他们一致认为,该剧以小见大,艺术地再现并弘扬了长征精神,创新意义非凡。同时对《我是红军》寄予厚望,希望出品方以社会利益为先,把该剧打造成精品力作。
担任该剧制片人的俞丽华是和通影视公司总经理,是位土生土长的永康人。近两年,我市影视文化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为俞丽华扎根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去年,她试水投拍的微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一举拿下了第九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优秀短片奖”,成为我市首部饮誉国际影坛的影视作品,这更坚定她“用心做好剧”的信心。
“做一部精品电视剧,为永康影视产业出一份力”一直以来都是俞丽华的梦想。拿到《我是红军》剧本,她就被深深吸引,因为《我是红军》这个名字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我”,而是一个队伍,是“我们”,通过“我们”来深化整体对红军品质以及长征精神的认知和理解。而今剧本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他们一定会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俞丽华说:“《我是红军》目前初定为36集,预计投入5000万元,将由何政军、张光北、郭达等老戏骨参演。部分剧情取景会在永康完成。当然,浙江其它适合拍摄的景点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我也希望《我是红军》带着浙江的标签,走向全国,为永康影视增光添彩。”
专家点评
电视剧创作就是要不断探索新的视点,《我是红军》剧本从普通战士聂九的视角来展开,我觉得视点是新的,视角是新的。这个剧本的视角与以往不一样,是从一名普通红军战士的视角出发的。尽管这是革命历史题材,但编剧的出发点是真实地再现历史,从感悟历史中升华出故事、人物和精神高度。在创作剧本时,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剧本的历史真实感,也就是大历史背景真实,但这与虚构并不矛盾,比如《红色娘子军》中的主角吴琼花就是虚构的,但是形象深入人心。
文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创作导向不能有问题,尤其是有才华的编剧,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优秀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剧本《我是红军》走的就是正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要反映重大题材,就要讲精髓,而不要讲所谓颜值。
仲呈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
剧情简介
电视剧《我是红军》以红军中一支小分队的成长为主线,从一个小而新的视角切入,通过展现一个小人物走过的坎坷道路、他的特殊经历来体现整个红军长征的漫漫路程,从一个红军小人物的成长映射出坚忍不拔能够吃苦耐劳的正能量。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主人公实现了由一名复仇者到革命者再到奉献者的蜕变,记录了红军的荣耀。
主创团队
总策划人 李洋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就职于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总政治部,从事多年军旅影视艺术研究和策划创作实践,编撰过10余部著作,策划监制作品有《历史的天空》《亮剑》《沙场点兵》《士兵突击》《雄关漫道》《狼毒花》《我的兄弟叫顺溜》《我是特种兵》《火蓝刀锋》等百余部影视剧,被业界誉为“当代军旅电视剧领军人物和灵魂人物”。
导演 桑华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摄影师出身,曾担任《大决战》《大转折》《八女投江》等多部电影的主摄影。主要电视作品有《中国机长》《张闻天》《天边外》《中国命运的决战》《龙票》《无愧苍生》(又名《北方警察》)等。其中,《龙票》和《无愧苍生》两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引起了巨大反响。
编剧 郭晓光
英国伦敦米德塞克斯大学艺术传媒管理硕士,曾担任电视剧《少林大药局》总策划、电视剧《男人们的私房钱》文学统筹、东方卫视2015春晚小品《真假真人秀》编剧、电影《彼岸花》《无尽深渊》编剧、电视剧《铁血淞沪》总编剧。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著名评论家)
《我是红军》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背景写的是红军在四渡赤水以后,兵临贵阳逼昆明这个历史阶段。我觉得写这个阶段非常有意义,这是红军战斗转移中间十分重要的一笔,也是毛主席指挥的非常重要的一次历史作战。
另外,《我是红军》重点着笔于一支小分队在配合红军大转移过程中的成长过程,且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这样的虚构方式在长征题材作品中是开了先例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不过,这也需要主创人员更注重大背景的真实再现,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防止剧本情节过度娱乐化。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
这部作品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视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是表现长征的艰苦过程,而是表现一支队伍中历经千难万险革命历程的人和人群。这是从“我”到“我们”这一精神升华的理解。
《我是红军》具有“多视角、多元素、多层次”的特点,其中的情节设置也十分丰富精彩。它选取的角度是一个个体从家庭复仇到为公牺牲这样的转变,使我们对长征的认识不再停留于以往的翻雪山、过草地,而是更好地展现红军的品质,这是这部剧的核心。它传递的是信仰的力量,是有使命担当的光荣和责任,这也是这部剧的当下意义。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要让青少年了解、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要让广大青少年来看这部电视剧。
丁临一(武警电视中心原主任、著名评论家)
聂九带领的这支部队为什么到了红军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样的队伍,即使早期很弱小,也经过了很多失败,但是最后还是成功了,这就是长征的意义。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才能够把这些部队团结起来,《我是红军》这部剧恰恰抓住了这个根本。
我对这部剧非常看好,编剧和导演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一方面整个故事仅仅跟红军长征的过程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另一方面它有独立的人物塑造,通过小人物和大部队的形式,形成对整个长征历史故事的有力补充。从故事性和人物成长变化来说,又中规中矩,相信《我是红军》一定能够出新出彩。
唐中祥(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是红军》已经被列入我省第十批精品投资项目。和通影视这样一家民营制作公司能够抓这样的主题,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也希望制作方在创作和制作上精益求精,把《我是红军》打造成浙产剧中的精品,争取在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顺利在央视播出。
王国富(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从历史上看,参加革命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自觉的革命者,可以抛弃很多的名利、财富以及温暖的生活,可以自我牺牲,浴火重生;第二种是不自觉的革命者,有的甚至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但最终成为一个革命者。这两种人,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我是红军》的主人公聂九尽管最初出于报私仇而参加红军,但他也属于被动革命。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个过程是要重点展现的。
这部作品的重点在人物上。我觉得对小人物的创作更有意义和价值。聂九这个人物可塑性强,成为一个典型人物的可能性很大。希望主创人员在塑造方面再下点功夫,争取在革命历史人物长廊里留下精彩一笔。
朱世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近年来,永康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在永注册的影视文化公司已经有500多家,和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能够拍摄这样一部红色大剧,体现了永康影视文化企业的实力和魄力。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我们将全力支持,也将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永康现有石鼓寮影视基地、西溪影视基地、四方老厂区、龙山里麻车影视基地等众多拍摄基地,每年有几百个剧组在永拍摄。
我们希望《我是红军》剧组能够“近水楼台”,多在浙江取景、多在永康取景,共同打造好这部红色经典大剧。
记者 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