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副省长孙景淼来永调研时指出
加大投入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3日,副省长孙景淼来永调研综合交通时强调,交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对产业外向度很高的永康来说,要从综合交通的角度出发,既要加大对交通的投入,也要提高投资效率。金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晓,我市领导徐华水、金政、陈美蓉参加调研。
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完成公营化改造,9路公交成为全省首个“彩虹公交”线路;全省首条由地方政府投资的东永高速建成通车;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和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服务系统汇集整合道路、站场、公交、客运、出租车相关数据,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综合交通指挥平台,实现协调指挥、动态监管和精细服务等功能;总投资30亿元的新金温铁路永康段顺利建成通车,我市迈入高铁时代,更好地融入沪、杭、金、温“一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
“十二五”以来,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密切了市内外交流联系,也带动了产业的转型。供不应求的众泰汽车,已经成为我市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与会展中心精品馆里琳琅满目的新奇特产品一样,见证并推动着“永康制造”从传统制造走向先进制造,从小五金转向现代五金集群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对比四年前来永康时还不过是一纸规划、一个打桩工地的总部中心,孙景淼用“刮目相看”一词,大赞永康市容市貌的改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们相信,交通通了,人心就通了,产业和经济也就都通了。”市委书记徐华水说,我市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深化行业改革、“智慧交通”建设、城乡交通治堵和铁路布局优化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项目建设投资达46.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系列项目、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路网架构,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他还说,我市将紧抓我省交通大发展、大投资的时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优化交通设施、结构和路网,营造更为畅通、便利的交通环境,实现镇到高速、镇到城区两个“半小时交通圈”。
“永康的很多做法,都在为全省开路。”孙景淼肯定我市交通事业发展取得成就,“拿330国道改建工程为例,你们自我加压,用铁路开通的时限倒逼工程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想尽办法缩短工期完成关键节点工程,这很不容易。”孙景淼指出,这就是永康人的精气神,是永康人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豪情所在,让他对永康要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县域示范基地既寄予期望,又充满信心。
“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对于未来发展有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既有高度,又有可以实现的基础。”孙景淼表示,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永康深刻意识到,经济社会要发展,交通是重中之重,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态提升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大交通投入。他说,近年来,永康既抓经济发展,也抓环境改善,所改善的是包括投资软环境、市容市貌、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在内的整体环境和形象,希望我市继续坚持走产业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交通也要不断提升的发展之路。
对于我市交通的提升、发展,孙景淼要求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因地制宜,从综合交通的角度出发,加强谋划,拓展思路,引入立体交通,改善平面交通,让公路、铁路、“无水港”等相互衔接、连片成网,通过切实有效的交通组织,提高综合交通网的效力;既要加大投入,又要保证投资效率,集中有限财力等资源,做成更多事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