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永报姐妹花

文章导航

  记者调查80位热衷步行的市民发现,多数在盲目运动每天步行不宜超万步,否则易伤身

  □记者 陈凯璐 见习记者 朱柳冰

  “晒步党”三天两头在朋友圈晒自己走了多少步、排名第几,很多懒人都开始迈开步子,为别人点赞的同时还求赞。他们如此热衷于占领“运动首席”纯粹是为了锻炼身体吗?会不会运动过量?

  姐妹花记者这两天随机调查了80位市民,其中65%真正目的是锻炼身体,28%的人抱有攀比的心理。

  案例一:为改善健康状况,每天步行

  吕先生半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医生建议他注意饮食,多运动。自那以后,吕先生就常常去散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关注了微信运动。他说:“以前缺乏锻炼,现在我每天拿着手机从胜利街走到望春西路,一个来回要走一万多步。”

  最近一次体检后,医生告诉他血压恢复正常了。“改变作息,每天都能通过运动软件来督促运动,这种坚持对身体的改善功不可没。”吕先生认为。

  沈小龙是新永康人,身高1.73米的他体重足足有90公斤,一直期望减肥成功。近几年,他尝试过几次运动减肥,但每次都因为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失败告终。

  前不久,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在朋友的督促下他坚持每天下班后走2万多步。

  一个月后,他体重足足减了10斤。“以前走几步路都气喘,坚持这么久,体能变好了,瘦了,连精神状态都好了。”沈小龙说。

  案例二:为占领排行榜封面,刷存在感

  上个月,网友“小凤梨”在朋友圈内晒出自己拿到第一名的微信运动截图,并配文:“你们健康不健康我才不关心,我只是想丰富一下排行。”

  “拿到第一名,整个封面就是我的头像和信息,这就是赤裸裸的存在感啊。只要拿到排行榜的前五名,就能十分轻易地让大家看到你,随意一刷就是一大堆‘赞’朝你袭来。”“小凤梨”自豪地说。

  前天,朱华帅吃完晚饭后,换上运动鞋就带着妻儿出发了。他们一家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有微信运动之后,他每天都会关注上面的排行榜。有时候为了能拿到前几名,他会特意多走一会。

  当天晚上,朱华帅通过微信运动关注到,以前从来没有在排行榜“现身”的好友吕盼,居然走了1.5万多步,而此时他的步数是1万步左右。

  “不行,我一定要排在他前面。”他下定决心要超过好友。妻儿回家后,他一个人又继续坚持走了6000多步。看到排行榜中的排名,他满意地笑了。

  案例三:为了捐赠步数做慈善,不达万步不罢休

  前天,小陈和朋友聚会。散场前,他拿出手机看了看步数统计。“今天我已经走了9000多步,马上就要完成1万步的目标了。”他有些开心。

  他的朋友也纷纷拿出手机查看微信运动记录。他提议:“要不我们再散会步吧,凑到1万步,然后捐赠步数!”这个提议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

  说走就走,他们从步行街一带一路走到广场路附近。再次拿出手机查看微信运动记录时,小陈的步数已经超过1万步。

  “你先别急,等一会大家一起捐步数。”还有两位朋友的步数没有“达标”,有人提出了建议。

  21点55分,所有人都达到了步行1万步,可以兑换成10多元人民币用于捐赠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家一起通过微信运动来做公益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下次,我们还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小陈说。

  在外永商俞杰是个运动爱好者,自从知道用微信运动还能将完成的步数兑换成相应的钱捐给有需要的人后,他每天都坚持拿着手机走2万步以上。

  截至1日,他已经累计捐赠了100多万步,合计捐款200多元。

  提醒:日行1万步后,改做不负重运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调查对象事先向医生或教练作过运动量咨询,大部分人都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其实,盲目运动不但无法达到锻炼效果,还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吕伟胜告诉记者,因运动过量导致膝关节疼痛的病人不少,前几天来就诊的徐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徐先生每天早上6点沿着永康江要步行20公里,走了几年,膝关节因超负荷运动严重磨损,疼痛难耐。从此,他得尽量避免爬山、爬楼梯了,平地行走运动量必须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吕医生提醒,过量的运动会让关节和肌肉都无法承受,造成损伤。单从步行来说,不管什么年龄段和体质,以每天不超1万步为宜。

  日行万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消耗多余脂肪和能量,特别对“三高”人群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步行1万步满足不了运动需求,也可选择骑行等不负重运动。

  亚洲体适能高级私人教练、浙师大健身健美研究中心讲师王江认为,大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据自身的体能做运动,量力而行。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运动,肌肉会产生乳酸。如果过量运动,会导致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不能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分解,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

  王江还建议,在运动前应选择轻便、柔软的鞋子,穿运动服。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特别是平时缺乏锻炼的人。走路时,身体要略向前倾斜,双臂自然下垂,协调地前后摆动于身体两侧。

  运动强度以呼吸微微急促,但能与旁人正常讲话为宜。

  健身65%

  攀比28%

  公益7%

  运动目的

  21-30岁69%

  31-40岁15%

  41-50岁

  10%

  20岁以下6%

  调查对象年龄构成

  随机75%

  固定时间25%

  运动有无固定时间

  25%有

  75%无

  运动有无科学指导

  制图:见习记者 吴航鑫

  实习生 高婷婷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0014 2016-03-01 永康日报2016-03-0100008;永康日报2016-03-0100009;永康日报2016-03-0100012;永康日报2016-03-0100010;永康日报2016-03-0100011;永康日报2016-03-0100013;永康日报2016-03-0100014;永康日报2016-03-0100020;永康日报2016-03-0100021;永康日报2016-03-0100027;23680;23693;永康日报2016-03-0100024;永康日报2016-03-0100023;永康日报2016-03-0100022;永康日报2016-03-0100025;23694;永康日报2016-03-0100018;永康日报2016-03-0100017;永康日报2016-03-0100015;永康日报2016-03-0100016;永康日报2016-03-0100019;23695;永康日报2016-03-0100028;永康日报2016-03-0100026;永康日报2016-03-0100029;23697;永康日报2016-03-0100030;永康日报2016-03-0100031;永康日报2016-03-0100032;永康日报2016-03-0100033;23679 2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