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将全面开展街角小品建设
杜绝“千村一面”,改变空闲地成为垃圾场的乱象
□记者 秦艳华 通讯员 张巧丽
本报讯 前几日,细雨蒙蒙,市民徐女士约上三五好友,慕名来到石柱镇塘里村游玩。当她们来到这座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看到以往的牛栏棚经改造成为民宿小院时,不禁眼前一亮。
一眼望去,民宿小院内泥土色的墙壁与石头浑然天成,带着浓浓的古朴风味;泥墙旁的草坪上,一丛丛绿草与连片繁花交相辉映,与沿线堆放的瓦罐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座“小清新”的小院内,透露出一股神清气爽的感觉。
“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就地取材,恢复农村原有的风貌。瞧!这些瓦罐都是从村民家里搬来的!”塘里村的程老伯说,这些以往都是危旧老房,没想到一改造,竟然就变成了好看的民宿,实在想不到。
据悉,自前几年塘里村通过市级精品村验收后,新农村建设在不断提速。特别是在危旧房改造中,突出解决了古建筑破损、传统文化消亡和民间习俗消逝等问题,使这些承载着历史的老房子重新焕发活力,从而彰显出小村庄的文化个性和地域特色。同时,村里还在细节上进行提升,把原先的污点变成亮点,全域化美化小村,提升小村品质。
“危旧房特色改造,是我市街角小品建设中的一部分内容。”市委农办主任李贵江介绍,街角小品主要是指在城乡空间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定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基础设施等构筑物和标志物,提供一系列景观体系,引起观感上美的体验,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效果。”同时通过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闲地成为垃圾场、杂物堆放地的乱象,彻底改变新农村“千村一面、富而不美、没有特色”的建设短板。
据悉,近几年,我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寻求因地取材,彰显特色。近期刚获市精品村称号的西溪镇棠溪村,把原先垃圾场、杂物堆放点等改造成特色景观点,并彩绘上墙,彰显出古朴风貌;大陈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细节,以点带面构建新农村美景,可谓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在一批批“美丽样板”村的引领下,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街角小品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谋划打造一批展示永康特色和各地风貌、风土人情的街角小品。
目前,我市已着手起草《开展街角小品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明确奖励措施,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新草拟的《意见》初步明确了街角小品创建的重点区域为入城口、主道路边、城区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江畔醒目位置、集镇地标区域、美丽乡村风景线重要节点、村口或其他重要位置等;将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认筹、群众自筹”的资金建设筹措机制,由建设单位统筹安排,市里进行考核评比;建设时,将按照属地建设按需设置、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经济美观兼顾功能、统筹实施建管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有效提升、美化我市城乡的整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