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长三问全市企业家未来怎么办?
小企业五年倍增 大企业十年添零
□记者 陈晓苏 王导
杨成栋 实习生 胡可
9414万元!在昨天的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我市拿出了近1亿元资金,表彰并重金奖励去年坚守实业、创新发展,在转型升级道路上取得成果的各类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获评“航母之星”的铁牛集团一口气就拿到了上千万元的奖励。
奖金之丰、力度之大,在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透过这亿元重奖,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以怎么样的胸襟做什么样的企业?以怎么样的眼光去发现并解决企业的短板?用什么样的产品去占领什么样的市场?针对未来的发展,市长金政向全市企业家发问,希望大家在思考中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完成转型升级,践行创造价值、奉献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然而,工业要发展,政企一个都不能少。如何在我市工业发展再创辉煌的历程中跑出自己的加速度,实现小企业产值倍增、大企业产值添零的目标?昨天,市长的讲述就是一本指导手册,满满都是“干货”。
成绩 龙头引领,实业回归,带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阵痛期,工业生产和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全市工业经济仍然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好、好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不少亮点。
比如众泰集团,一个汽车梦就带动下游很多产业发展,以超前战略、独到营销,实现自身爆发性增长,产值超百亿、税收超十亿元的同时,也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5.5个百分点,闯出了一条自主品牌的逆势飞扬之路。
再比如坚持八年不放弃终于实现“上市梦”的中坚科技;创造回迁、建设、投产速度,第一年就进入纳税五十强的飞哲工贸;还有鸿丰精工年过六旬的“掌门人”方淳康,坐拥乐享天年的“资本”,却仍要“二次创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坚持创新发展,从传统厨房用具起步,与外企合作,制造高端小家电,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无论规模大小,我市一批企业在坚守、坚持、坚定实业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四换三名”,积极寻求对接资本市场,引进新工艺、研发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取得逆势增长,为其他企业回归实业、专注主业树立了榜样,形成了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市各部门也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在服务、引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创下了“四换三名”、县级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研究、消费品市场反溯机制、质量创强、金融维稳和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一项项“永康经验”,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标 小企业产值五年倍增,大企业产值十年添零,引导企业成就“大而强”
记者从重奖名单上看到,今年获奖企业涵盖了科学技术奖、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先进单位、政府质量奖、定向增发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等19大类奖项,其中有不少奖项是今年首发。
不难发现,重奖名单的背后,透露出市委、市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市工业企业实现“小企业倍增、大企业添零”的目标和引导企业成就“大而强”的期望。
何为“小企业倍增、大企业添零”?就是小企业要通过5年奋斗实现产值翻番;大企业通过10年奋斗,产值增为10倍,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一个零。
什么是“大”?就是体量大,或体量不大却是行业龙头老大,或者在同行业内科技含量最高、发展前景最好。
什么是“强”?“任门外风吹雨打,我自胜似闲庭信步,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边云卷云舒。”金政化用了两句诗,生动地阐释了“强”的意义:企业就算在一片哀鸿中,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竞争力,“坐在丛中笑”。
如何打造一批“大而强”的企业?唯一的路径,就是补齐六大短板。
要补齐产业层次偏低短板,就是要推动低层次传统产业向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时尚五金及家具用品、先进装备制造及材料应用、信息经济及现代服务业、文体用品和影视旅游五大百亿产业靠拢。
要补齐智能化水平低短板,就是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努力做好“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两篇文章,推进“两化融合”,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要补齐企业竞争力弱短板,就是要引进先进适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迈向“高精尖”。
要补齐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短板,就是要推进技术和制造业领域深度融合,注重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渗透融合,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互动融合,推动工业走融合互促发展之路。
要补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短板,就是要注重补齐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短板,发挥制造业等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成长性强的拟上市后备企业。
要补齐企业治理结构差短板,就是要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加快建立透明、规范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
举措 企业主体,部门助力,再创工业发展新辉煌
明晰的目标更加催人奋进。在新的一年,以亿元重奖为“砖”,市委、市政府将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号召全市企业家重拾永康工匠精神,要求各部门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下同欲,只为“引”出工业发展新辉煌这块“璞玉”。
关键词:培育三支大军
培育对接资本市场大军。全面推动全市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产权明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新增股份制企业30家以上;做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引导;确保上市挂牌企业一批。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企业围绕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完善市场网络等开展并购重组。
培育创业大军。实施“创二代”培育工程,加快推动“创二代”成长为新一代企业家;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外永商、优秀人才团队、工业设计产业创业者“四路大军”创业;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市场主体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形成小微企业创业、培育、成长升级的梯次发展格局。
培育创新大军。抓好企业创新主体,设立1亿元规模的科技成果转换引导基金和1000万元的创业梦想基金,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创新发展;组织实施“创新性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丽州名家”本土人才培育体系,加大永康工匠人才培养,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
加快“两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全力发展中高端产业,大力开发中高端产品, 提高“永康制造”竞争力。
加快“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抢占高端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建立健全网络营销体系,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再平衡。
关键词:政企合力
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强化“两链”风险企业排查,帮助企业开展瘦身自救,继续对恶意逃废债行为“零容忍”,把打击逃废债列入打霸拔钉的重要内容,重拳出击。
创新驱动方面,积极发挥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开展全方位创新,破解技术难题,完善平台建设,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投入方面,以大企业培育、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项目引进为抓手,强化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整合平台方面,提升“一区两园”,发挥工业强镇作用,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提升升级产业发展平台。
化解产能方面,建立健全淘汰产能配套机制,持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坚等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倒逼企业转型,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优质服务方面,抓紧厘清权力边界,制定权力清单,建立健全企业减负机制,切实为企业提供“店小二”“淘宝式”服务,也要通过发出“好声音”,讲述永康“好故事”,营造氛围,凝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
制图 蒋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