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村集体留用地冰封10年解封
七成村民签订
股权登记联建合同
□记者 王导
2日上午,经济开发区苏溪村村民沈鹏兴冲冲地来到村办公楼,在《苏溪村村级留用地开发区借资联建合同》上签字,并郑重按下了红手印。“我家三口人,总共能够享受到3个股权,现在就希望返还地(村级留用地)能够早点开发建设,让我们住上新房。”沈鹏高兴地说。
连日来,苏溪村村民陆续进行股权登记,签订联建合同,占该村总人口数的70%以上。这意味着,苏溪村冰冻10多年未能有效开发建设的返还地,如今有了解封的希望。
返还地开发建设,一拖就是10多年
对苏溪村村民而言,这希望来之不易。村民沈建铎记得,10多年前,苏溪返还地获批,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返还地建设规划讨论,结果却因村民意见分歧太大而搁浅了下来。
随后几年,苏溪村陆续尝试过几次推进返还地建设计划,但也都因种种原因“流产”。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苏溪村村民渐渐失去了信心。最近几年,随着土地政策的调整,苏溪村更是陷入“现有政策不如往年”“返还地越分越穷的怪圈”思维怪圈,意见分歧更加难以统一。
返还地开发建设一拖再拖,直到现在已“长满了草”。这让原本坐拥开发区主干道皇城北路和铁岭路、车保路交叉路口黄金地段的苏溪村也迟迟未能实现致富梦。返还地开发建设,成了该村村民10多年来看得见但摸不着的“梦”。
召开“千人大会”,上下合力破坚冰
去年年初,开发区委任王紫微为该村第一书记。王紫微一上任,就向村干部、村民表明“舍命相拼”的决心,先后召开了30多次大大小小的村三委成员、村民代表会议。结合苏溪村实际情况,返还地开发建设规划方案逐渐清晰明确。
今年1月19日,苏溪村破天荒召开了由1000多户户主参加的“千人大会”,商定返还地开发规划方案,启动股权登记程序。这样的“千人大会”在苏溪村历史上是第一次。正是这个第一次,让苏溪村村民重新燃起了返还地开发建设的希望。
千人大会召开后第二天,60多岁的村民沈德行就来到村办公室签订了联建合同,完成了股权登记。“看得出来,这次开发区的支持和王书记的决心都是前所未有。如果这次返还地再分不了,以后就更没希望了。”沈德行说。
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刚启动股权登记时,许多村民依然心有顾虑,犹豫不定。其中,最让村民疑虑的就是联建合同中关于缴纳3万元出让金才能认股参与抓阄的协议。
为什么要先缴纳三万元?难道是村干部想搞猫腻?面对村民的疑虑,王紫微解释:“根据目前土地政策和市场情况,苏溪村返还地要开发建设总投资需约1.4亿元。可苏溪村太穷了,几乎没有什么存款和可抵押的资产,村民又不同意出售其他土地,这笔巨款根本无法负担,也无处拆借。”
“唯一的办法就是村、民联建。”王紫微说,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开发,经营收益权归村民,等返还地建设好产生效益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村民。
一遍遍当面解释,一次次上门入户,不少村民的疑虑被打消,纷纷前来签订股权登记联建合同。“这几天每天都有数十人来登记,预计在春节前能基本完成股权登记工作。”王紫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