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理财众生相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我市金融机构理财师为不同人群提供投资策略
如今,投资理财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时尚。如何理财,才能让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能保证生活的充实和思想的愉悦?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银行工作人员对不同人群做的一个理财分析。
老年人投资策略以保值为主
退休医生陈先生不久前买了两块猴年金条,准备分给两个孙子。在他看来,买金条作为礼物送孙辈,符合他的支出范畴,又能增值,更有传承祝福的意义。
陈先生说,在理财方面,自己平时也有计划,坚持买黄金、银行理财产品已有七八年。说起投资收益,陈先生笑了,总结为四个字“稳中有升”。他坦言,退休后,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退休金,比较单一,平时预留生活费、医疗保健基金后,会用剩余的钱做点小投资。投资遵循循序渐进,以稳定、保值为主。
像陈先生这样的老年人,在理财时,市农行理财师楼琳琳建议,不要把所有存款放在一张期限较长的大额存单里,可以分几份存,同时预留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稳”字当头,比如储蓄、国债、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投资于债券和票据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物黄金等风险较低的理财品种。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在投资时尤应慎重,势必留下一部分“保命钱”坚决不动。
青壮年投资倾向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
在企业担任中层一职的王先生把股市里的钱套现后,买了一款存续期限为123天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股市波动较大,先稳稳。”王先生说。但他并未选择期限长、收益较高的产品,而是暂投短期产品,等待新机遇出现,可随时调整理财方案。
和王先生一样,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收入和支出相对稳定,有一定储蓄,但平时房贷、车贷、教育基金、旅游基金等支出也较大,对理财产品流动性要求较高。
针对王先生这样的青壮年市民理财,中信银行永康支行理财师章洁表示,三四十岁的人群正处于人生高潮期,各方面精力较旺盛,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全部身家都扔进高风险投资中,建议60%的资金放在安全性和收益比例稳健的平台,40%的资金放在保守型和激进型这两类理财产品上,并按照市场情况随时调整两者的资金比例。
90后需摆脱“理财小白”状态
1993年出生的小郑刚于去年从大学毕业,目前月薪约3000元。小郑坦言,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领到的工资仅够日常开销。谈及理财这个话题,小郑说自己无财可理。
针对小郑这类目前还是“理财小白”的情况,市建行理财师周晓青说,对于刚参加工作的“90后”而言,没有初始投资资金,收入不高,所以从每个月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做长期的储蓄很重要。长期储蓄不仅仅指活期存款,基金定投的方式也很适合。因为基金定投的起点低,像小郑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起初他可以拿出工资的十分之一,即300元做基金定投。
从小资金开始,长期坚持,积少成多,在投资市场摸爬滚打几年后,累计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基金赎回,作为自己的第一桶金再去投资其他门槛相对较高、也能带来高收益的投资品种。
总的来说,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所以,理财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才是最好的。
□见习记者 舒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