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成功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8所
推进“改薄” 农村就学不再是心头痛
聚焦十大民生实事·捧出百姓满意答卷④
□记者 陈晓苏
[原文]
实施薄弱学校“清零”计划26所,创建标准化学校27所。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现场]
硬件条件保障特色办学
每逢课间,偌大的塑胶运动场就是桥下小学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可谁曾想到,2013年年底,桥下小学还缺个正规的运动场地。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桥下小学就跨入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有了硬件条件的保障,桥下小学推行特色办学的做法不再“捉襟见肘”,他们把篮球运动所反映的拼搏、向上的精神融入陈亮文化教学,突破了教学活动局限于文化课的框架,跳出常规的文化课,又连文化课一起提升。
近几年,我市加大教育事业各项经费投入,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特色办学全面开花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一些学校先行探索、大胆实践,到更多学校积极酝酿、谋划和践行,我市学校创建“特色项目”“特色学校”活动方兴未艾。很多城郊及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实现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丝毫不逊色于城区学校,大大提高了办学品位,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进展]
去年新增标准化
学校近三成
去年,市财政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9亿元。目前,我市已有68所学校成功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87.2%。其中去年新增的就达28所,与前年相比增长近三成,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将在两年内完成薄弱学校“清零”计划。去年投入“改薄”资金达5780万元,完成省定四大类项目改造。值得一提的是,26所薄弱学校中已有16所学校经改造后直接“升级”进入标准化学校之列。
[声音]
市民 林雪莹
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孩子在农村学校就学不再是我的“心头痛”。除了外在的硬件条件不比城里差之外,每年还有城区学校的老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还有很多农村老师与城区学校的老师“结对”,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有理由相信,标准化学校创建之后的再提升,一定就是优质化教育。
市外国语学校一景。 记者 楼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