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多年来,从事中医的他坚持不懈进行艺术创作
自编自导自演上百个小品
□记者 章芳敏
一提起市民柳忠,很多人都会把他和中医联系起来。可是,你可曾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上百个小品节目,是个不折不扣的“草根小品王”。他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永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他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今年,他的7个小品已经在金华电视台《20分可乐》栏目中播出。
日前,记者走近柳忠,探访“草根小品王”如何结缘艺术以及怎样演绎精彩的小品人生呢?
中学班主任引路
让他爱上艺术创作
“你如此热衷小品,是不是因为你的家人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年近花甲的柳忠回忆说:“我结缘艺术,受中学班主任的影响较大。班主任是位语文老师,也是当时武义婺剧团的导演。”
那时候,柳忠在八字墙中学就读。受到班主任艺术气息的熏陶,他渐渐对歌舞、戏曲等产生了兴趣。有一次,学校举办文艺会演。他被推荐参加小品《杜鹃山》的演出。在戏中,他扮演雷刚。良好的唱腔配上娴熟的动作,他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受到了鼓舞,对艺术更加热爱。
后来,柳忠前往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就读。那时候,正值学院建立40周年庆典。柳忠创作了《中医情》小品并进行演出。这个节目获得了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这个小品也是该学院表演的第一个小品。
作品《苏醒》获奖
点燃创作激情
回永后,柳忠在永康电动工具厂医务室担任医生。因为工作相对空闲,所以每当厂里有文艺会演,他就会被拉去凑人数、演小品。渐渐地,他在永康小品界有了点知名度。
1997年,柳忠代表永康参加金华市“法在生活中”汇演。由他独立创作并演出的小品《苏醒》一举获得创作、演出一等奖。从此,他的创作热情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苏醒》讲的是一个年轻扒手企图在公交车上作案,被刚出狱的‘祖师爷’当场抓住,‘祖师爷’以自身经历教育扒手,最终使他改邪归正、走上正途的故事。”柳忠说,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奖并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其作品源于生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观众有切身感受。只有看进去了,才能把道理传播开来。”在这一点上,柳忠他认为诊所的工作无疑帮了大忙,“来看病的人形形色色,各个阶层的都有。看得多、听得多,素材也就多了”。
编排节目
弘扬社会主旋律
今年上半年,花街镇山后胡村一带发生山体滑坡。宣传部打算举办一场公益演出,慰问当地村民及前往支援的爱心人士。柳忠快马加鞭地创作了小品《大寒山作证》。
这部小品讲述的是一对在高山中生活的夫妻。丈夫一心扑在种菜上,想为我市“菜篮子”工程贡献力量。而妻子则认为,应该走出大山去城区做生意。但是,丈夫始终不肯离开。没过多久,城里的医院、超市等地方需要大批量采购高山蔬菜。夫妻俩的菜园就成了他们首选供货点。山村通上了公路,收入越来越多,夫妻俩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后来,妻子改变了原先进城的想法,决定和丈夫一辈子与大山为伴,安心种菜。上个月,这部小品还在全市社区文艺会演中获奖。
不久前,柳忠的作品《牛皮癣》刊登在《方岩文学双月刊》中。创作《牛皮癣》的那段时间,柳忠一下班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后就开始构思写剧本。他说,创作一部小品大概需要两周时间,有时候也会熬夜写作,甚至躺在床上灵感突发时也会马上起床去写。
“双创工作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我就写了一个关于整治乱贴小广告的剧本。眼下,我打算把这个剧本拿出来练练。”柳忠说,与歌舞不一样,语言类作品要跟着形势走,反映当时社会热点。
“故事情节反转比较大,要看到最后才会知道真相。”柳忠希望通过《牛皮癣》告诫民众,“双创”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我们要同心协力,为“两美永康”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柳忠(右)正在表演《大寒山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