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创森”就是为百姓送绿色福利

  □本报评论员

  张赤奎

  在“十二五”期末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可以说为我市“十三五”期间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生活品质之城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宜居”和“品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

  10日,省“创森”验收组通过查阅资料、察看现场、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我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认为我市高标准达到各项硬性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详见本报11日1版相关报道)。

  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意味着我市又多了一张宝贵的“绿色名片”,这也是市委、市政府为全市人民送上的一份年终“大礼”。历时三年,累计投入10.8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53.1%,可以说,这张名片来之不易,凝聚了全体市民的心血和汗水。

  我市是工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坐在垃圾堆上数钱”一度成为外人对永康的固有印象。“繁华、热闹、经济发达,却有些脏乱”,这是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印象中的永康,也是之前大多数外地人对永康的认知。

  所幸的是,我们没有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将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我市以“三治四化”为抓手,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破”攻坚等系列专项行动,打响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这既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和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新期待,又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偿还历史欠账。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就是环境整治“组合拳”中关键的一环,目的不是为了拿这样一块牌子,而是将创建工作当作一个载体,通过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城乡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我们经常讲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如何做到这一点,路径有很多,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爱护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创造环境。“创森”就是创造环境的一个很好的路径。当然,“创森”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撑。也许有人会问,花这么大的代价值不值?会不会劳民伤财?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人们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当然要发展经济,因为经济史基础,但前提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何来幸福感和获得感可言。这一点,当下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这些年来,乡村游为什么这么火爆,无非就是人们想多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大自然亲近亲近。

  如此看来,“创森”就是将大自然“搬进”城市,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三年“创森”行动,我市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绕、城外绿海田园,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正是亲眼目睹了永康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陈艳华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永康给了我颠覆性的感受。”

  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制定完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生活品质之城。“两城”的基础,就是绿色、生态。在“十二五”期末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可以说为“两城”打造奠定了扎实基础。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宜居”和“品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正如市委书记徐华水所言:“‘创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创森’永远在路上。”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2-20 永康日报2015-12-2000007;永康日报2015-12-2000011;永康日报2015-12-2000015;永康日报2015-12-2000013;18486 2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