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季艾灸 可养生保健
虚寒体质人群更适宜
□记者 施美园
“天气一转凉,孙女就开始咳嗽,但是孙女又不想打针吃药。”上周末,市民胡女士带着6岁的孙女贝贝到山川大药房寻求缓解孩子咳嗽的方法,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山川大药房常年应诊名中医刘生兰给贝贝进行了简单的艾灸。
刘生兰提示,在冬季进行艾灸,能起到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于虚寒体质人群,艾灸不失为一种简单便利的养生保健方法。
艾灸前
辨清体质 选对穴位
刘生兰介绍,艾灸,就是利用艾条、艾叶等艾灸材料通过温热作用来刺激身体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艾灸适用于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通常表现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例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艾炙。”刘生兰指出,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使用艾灸;感冒发烧时、高血压者血压不稳时、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还有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少量试用,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现象时应禁用。
建议市民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规医院或中医药店辨清体质是否适合,同时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艾灸穴位。
艾灸时
皮肤微发热为宜
刘生兰现场演示了艾灸的具体操作方法:人平躺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暴露,操作者一手拿艾条(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呈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一上一下熏灸,或以穴位为中心3~5厘米直径的范围内,顺时针方向,如画圈一样,回旋往复熏灸。也可在选取的穴位表面皮肤加上药物,如蒜片或生姜片等,再将艾炷置于蒜片或生姜片上,点燃艾炷的顶端熏灸。
由于艾灸温度很高,不小心会烫伤皮肤,所以市民自己做艾灸时要注意艾条不能离皮肤太近。此外,在艾灸过程中,要避免艾条等艾灸材料的灰掉到身体上烫伤皮肤,也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内长时间艾灸,尽量选择宽敞通风的环境里进行,以免烟雾呛入。
此外,艾灸次数不能太频繁,每天一到两次为宜,时间也不能过长,每次15—20分钟为宜,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慢性皮肤灼伤。以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微发红为度。
在这里,刘生兰医生还详细介绍了几个常用保健穴位
身柱穴 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适用于理肺气,宁神志。
大椎穴 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适用于疏风、散寒,消除疲劳。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适用于调胃补气、化湿和中。
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尿频等妇科疾病。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适用于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等。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适用于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