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科教视窗

文章导航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难题如何破解?

  普济先试先行探索“医养结合”之路

  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为应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也为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及稳增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了具体指导。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提供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为一体的持续性的老年照护服务。在我市,也有这么一家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护理院——永康普济护理院。该院建立“医养结合”全新护老模式,对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记者 李梦楚

  “医养结合”的护理院

  普济超前实践

  对于已经在普济护理院住了两年多的潘老师来说,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蛮好的,这里条件很好,我患有冠心病和支气管炎,如果发作了,随时有人抢救,氧气也随时吸,生活上也有人照顾,住这里家里人放心。”

  “类似这样既需要医疗支持,生活又要有人照料的老人家,普济已接待了4000多人次入住,100多位老人得到普济临终关怀,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旅程。”普济护理院董事长杨翠梅介绍,自筹建以来,普济先后注册成立了永康普济护理院(取得卫生医疗许可,200张床位)、永康普济敬老院(我市首家规范民营养老院,144张护理床位)和永康普济护理培训中心(国家职业培训许可),构建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生活照料等为一体的老年照护格局,为老年人“一站式”解决了养老与医疗需求。

  目前,普济护理院已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口腔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放射科等项目,解决老年人基本体检、医疗、康复、照护等问题,同时享受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三年的发展与探索,使得普济在我市医疗养老行业中独树一帜。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由于入院老人以中风、肿瘤晚期、高龄卧床、重症、临终关怀等群体为主,存在住院周期长、出院困难等现实问题,如果能出台在“医养结合”模式中人性化的报销政策,将成为推进“医养结合”的保障。

  探索构建三级养老模式

  杨翠梅对该院“医养结合分级诊疗”进行了构想:“‘医养结合’需要对老年人分层医护,如重症老年人需要在医院、护理院等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与医疗护理,中度患病老人、慢性病老人则可以在养老机构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开通养老院康复病房,家庭病房也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这样老年人不会占用过多医疗资源,配合医保政策,老年人就会转变‘为报销医疗而住院’的观念;轻度老年病患者、慢性病老人,则采用门诊报销模式。”

  下一步,普济护理院将联合镇卫生院、养老院、居家照料中心,进行三级养老模式建设的探索。一是居家自理型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镇级卫生院提供医疗签约服务,上门诊疗;二是养老机构集中护养型的集中医养结合模式,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护、医疗护理,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三是重症、临终老人入住专业医院、护理医疗机构的医疗型养老模式,以体贴专业的医护支持与人性化的关怀,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根据规划,2017年,“医养结合”服务便能进社区、进家庭。

  打破割据分离状态

  亟需顶层设计

  “‘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涉及民政、卫计、人力社保等职能部门,受限于部门工作壁垒,难以实现政策协同。”杨翠梅说,以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医疗机构“治病不养老”,要“医养结合”,就要打通医院与养老院之间的壁垒,让老人有病治病,无病养老。

  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奖励补助资金的实施细则(试行)》等奖励政策,但现阶段,“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对从事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的护理院来说,他们希望能充分享受奖励扶持政策,让更多的老人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促使护理院良性发展。此前普济护理院自筹资金、自购设备、高薪聘请专业医技人员,每年租用大楼租金高达200多万元,高投入造成极大运行压力,如何让优惠政策具体、细化、可操作,改善民办机构的艰难局面,使“医养结合”模式能够顺利平稳推进、推广,是摆在普济面前的新课题。此外,大多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都是实行医疗、养老分开注册,财务、结算分开计算,能否合并注册登记、统一名称,有待破解。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如何让“医养结合”惠及老年人,这种种问题仍需顶层设计,使“医养结合”规范化、制度化,破冰前行。


永康日报 科教视窗 00015 2015-12-17 永康日报2015-12-1700008;永康日报2015-12-1700010;永康日报2015-12-1700011 2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