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大力推进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46个村引资金“活水”加快建设
□记者 秦艳华 通讯员 陈慧芳
本报讯 10日,连绵多日的阴雨天气放晴,东城街道城塘村村民徐女士拎着一篮子衣服,来到门口的大塘洗涤。趁着晴好天气,池塘的埠头上早已挤满了前来洗涤的村民。
近20年来,这口大塘经历了从清澈到混浊再到清澈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前,这口面积8000多平方米池塘是村民重要的洗涤场所。后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池水逐渐受污染,加之村里地势低,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周边污水不断涌入,池塘变成了臭水沟。
池水变脏变臭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让这个毗邻总部中心和经济开发区的城郊村,在周边区块日新月异变化的映衬下,更显“落后”。
2011年,该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协商决定从治水入手改变全村面貌。经过努力,投入近百万元的大塘整治工程顺利完工。2015年,村里开展污水管网改造、大塘提升工程等工作,并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过财政奖补、村集体出资、村民筹资筹劳等方式共同推进。
上级的支持,为城塘村治水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年初,凡村里的成年人(除老人外)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身建设。村两委班子成员还分组进行资金的筹集,短短数月共筹20万元,加上村集体13万元,以及财政奖补共计上百万元,使治理工程顺利推进。
如今,这处曾经的臭水沟已化身为美丽景点:淤泥少了、池水变清了,地下活水源源不断涌入,与自来水一起滋润水塘;一条古朴的水中廊道与池中塔式建筑构成亮丽风景;地下一根根大水管不停收集溢出的池水和村里排放的污水,送往城市污水管网。
“这口大塘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治理后,村里各项工程也顺利推进,全村人干事劲头更足,村里未来发展思路也进一步清晰。”城塘村村干部陶晓霞说,此次整治工作,多亏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再加上全村上下共同努力,才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城塘村治水治出新气象,下一步村里将以大塘改造为契机,顺势推进农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通过发挥城郊村地理和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利用村集体留用地建设城市综合体,壮大集体经济,真正把小村打造成“总部中心后花园”,实现“强村富民”梦。
像城塘村建设项目一样,东城街道下店午村建设项目也列入今年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里的前塘塘岸衬砌、引排水及绿化等工程在有序推进中。
据悉,今年我市共有46个村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预计共投入省、市两级财政资金各1488万元,主要用于村级五水共治、村民休闲娱乐设施等村级公益事业。在施工期间,我市有关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深入村组、工地进行督查,并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对工程质量是否满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村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还强化资金管理,所有项目完工后,须经市镇复查验收合格、审计等程序完成后,才能奖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