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视野开阔 作风优良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人心都是肉做的,吃的都是盐和米,讲的都是情和理,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轻易把工作难做的责任推到老百姓头上,而是要多检查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古山三村开建14幢25层以上高楼,可供5000余人居住。(详见本报11月30日1版和12月2日3版相关报道)

  这是一个大项目,投资15亿元。这笔钱花得很值,是富有远见的。过去农村最不值钱的是土地,但现在不管是城里还是村里,最金贵的就是土地。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成了制约不少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我省早些年开展的“腾笼换鸟”和眼下正在着力推行的“三改一拆”,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争地”行动。

  建高楼,向空中发展,就是节约土地资源,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个意识在城里不稀奇,特别对一些房地产商来说,在高地价的压力下,巴不得将楼盖得越高越好。农村的发展同样面临土地紧缺问题,不会因为是农村,土地就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土地变成了马路、楼房、公园,许多农民的命运由此也发生了改变,身份是农民,但不用种地了,因为他们已无地可种,吃粮也得花钱买了。

  一幢高楼可能落地面积是几户农家院子的大小,但它可以解决上百户人家居住问题。因此,节约出来的土地是十分可观的。有了地,农村就有了更好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就有了更好的保障。这种做法,是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的是创新思维。

  视野开阔,有成事的方向,但距离把事情干成还有很远的路。古山三村的高楼开工了,为当地老百姓感到高兴,这个局面不容易。虽然说,建高楼是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为目标,但很多村民一开始并不理解。住惯了农家小院,再要搬进一个个“火柴盒”似的高楼,必将逼迫他们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家禽养在什么地方,果树种在哪里,都是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就有“天下第一难”之称的拆迁如何推行下去?所以,不少地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始终束之高阁,因为他们害怕村民反对,担心村民不满四处上访。为求无事,不去做事,这实际上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古山三村高楼开建,是当地干部勇于担当的结果。改革进入深水区,困难更多,任务艰巨,没有担当精神,是打不开新的局面的。担当,不是不讲科学,不是崇尚蛮干;担当是锁定正确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点,古山镇的镇村干部做到了。转作风,转的就是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矛盾往后躲的不作为、不担当之风。

  群众可以不理解,可以有反对声音,但我们的干部不应该有抱怨。当干部,首先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反复。只有当群众表示理解配合,才能表明我们的工作到家了。古山三村村民从一开始的反对转变为现在的大力支持,就是建立在党员、镇村干部近千个日日夜夜从未间断的工作之上的。优良作风,支持有力。

  这种作风,是尊重村民感受。感受是人心理上的东西,幸福是一种感受,痛苦也是一种感受。因此,古山三村建高楼,是以村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标准的。现在我们有很多事情,讲起来是民生工程,可百姓并不买账,是违背百姓意愿的一厢情愿,这是要不得的。当然,也有许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光自己说好,关键还是要百姓自己说好。围绕古山三村建高楼近千个日日夜夜从未间断的工作,是帮助村民寻找幸福感受,是贴心服务。人心都是肉做的,吃的都是盐和米,讲的都是情和理,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轻易把工作难做的责任推到老百姓头上,而是要多检查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古山三村这么大的一个工程顺利开建,感触良多,归结起来就是两句话:视野开阔,作风优良。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2-06 永康日报2015-12-0600021;永康日报2015-12-0600022;永康日报2015-12-0600024;永康日报2015-12-0600023;永康日报2015-12-0600025 2 2015年12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