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提供更为高端的产业方向引导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这两年,我市一直着力在做吸引在外永商回归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号召和发展理念。但这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要始终打好三张牌:感情牌、政策牌和服务牌。

  谁不说自己家乡好,谁又不希望自己家乡好?一个人,不管你走得有多远,离开家乡的时间有多长,成就的事业有多大,家乡是你永远想念的地方。想家的时候怎么办?歌里说,想家的时候,就想为家多做点贡献。怀着为家乡多做点贡献的良好愿望,24日,30位永康商会会长在上海发出倡议:回归!(详见本报25日1版相关报道)

  回归,代表的是在外永商的赤子之情。这份情很浓,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引导浙商回归,早在2012年就被列为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全省成立29个浙商回归“引进办”。为推动这项工程,各级政府除了为回归企业制定了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还启动对11个市、20个省级相关部门以及29个省外浙江商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政府如此重视,是因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瓶颈期,不冲破这个瓶颈,浙江经济就有可能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危局。引导在外的浙商回归,是重振浙江经济雄风的关键所在。

  浙商回归战略一经推出,即得到了海内外浙江商人的积极响应,拳拳爱乡之情令人动容。这两年,我市一直着力在做吸引在外永商回归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号召和发展理念。但这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要始终打好三张牌:感情牌、政策牌和服务牌。

  这三张牌,服务牌显得尤为重要。乡音未改,最是亲密故土人。这是文化的力量,亘古不变。因此,感情牌不难打。吸引永商回归,在用地指标和税收上打政策牌,给予一定优惠,虽然会起作用,但是效力不一定可以持久。政策再好,若产业不对路,产品没市场,即使守着一片不花钱的地也要亏,那也得想着撤。所以,服务牌是一张非常重要的牌。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地拼资源、拼政策,而是更多地转向了拼服务,区域的服务效率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在外永商回归,既是招商引资活动,又是衡量服务水平的考场。我们的服务水平不可谓不高:以服务对象为本,建立健全一条龙、保姆式、全天候、立体型的全程化服务体系;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和工作机制,完善项目代办制、审查制运行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协同服务的能力。对这些服务,我们当然无话可说,但服务的面不应仅限于此,产业方向、产业出路的引导是更高层次的服务。

  早年浙江靠小商品、轻工业、出口等途径在民营经济领域异军突起,在市场化方向尤其是在专业市场发育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改革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目前已经达到极限。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利润微薄,竞争力无法持久;劳动者权利意识日渐明晰,人工费用呈现越来越快的提升要求;浙江经济主要依靠民企,而信贷政策在民企上的待遇远低于央企和国企,使得民企资金异常紧张。这些都是当初导致浙江企业跳出浙江求发展的主因,造成浙江的资金外流比较严重。

  眼下,永商资金回归本土后的产业选择,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目前中国和全球产能基本上都是过剩的,出口不再可以依赖,更无长期扩展的市场空间,同时一味地搞出口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永商回归,需要选择在内需上大有可为的产业深耕细作,扩大内需市场,方可为立足本土的、大有可为的长久之道。因此,吸引永商回归,主要当在内需产业培育上求突破。因此,我们要提供这方面的高端服务。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1-29 永康日报2015-11-2900009;永康日报2015-11-2900017;永康日报2015-11-2900019;永康日报2015-11-2900018;永康日报2015-11-2900023 2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