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编 农民演 农民看
我市非遗文化保护到位传承有序
□记者 楼蕲
本报讯 24日,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今年我市全面完成了全市719个行政村(社区)的非遗普查工作,共收集非遗线索10748条630多个项目,汇编非遗普查成果25本,被评为省非遗普查工作优秀单位。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档案,保护项目国家级6个、省级14个、金华市级36个、永康市级66个,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5人。其中,《九狮图》《十八蝴蝶》《永康锡雕》《方岩庙会》《醒感戏》《永康鼓词》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是全省国家级项目最多的县市。此外,我市先后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和省非遗普查工作先进市。
争创非遗精品项目,是我市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期要求。我市从“国遗”项目入手,从培育、包装、宣传等环节打造非遗精品项目,其中《十八蝴蝶》《九狮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并多次走出国门展示东方艺术的魅力,这两个精品项目已成为我市对外文化宣传的金名片。
农民编、农民演、农民看,是我市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今年的中秋节,唐先镇举办了盛大的中秋文艺晚会,晚会上的17个节目和表演人员全部来自唐先本地,他们希望通过唐先人说唐先事、唱唐先歌、演唐先人、奏唐先乐这样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唐先悠久的文化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唐先各种民间曲艺项目的独特魅力。
多年来,根据上级非遗保护要申报与保护并重的工作要求,我市不断加大力度落实保护传承工作,特别是针对今年被列入第三批国遗保护的项目,目前已出台各项保护与传承方案。如方岩庙会是全市各地民众以祭祀“胡公大帝”为宗旨的大型庙会民俗,也是民俗民间文化与体育旅游活动的盛大节日和展示平台,我市将抓住方岩庙会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历史性机遇,争取规划实施“三个建立、三项落实、一个展示馆、一本宣传书籍”的保护传承发展战略,将方岩庙会真正打造成为与“五金之都”齐名的又一张文化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