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展会上推销“笑饼”,垃圾分类带头示范
郑村的巾帼党员顶起“半边天”
□记者 王导
“听说农展会上赚的钱已经送到了,今天热闹下又要吃‘笑饼’了,我们早点去吃啊。”18日上午10点多,离午饭时间还早,经济开发区郑村85岁的曹宝琴就催着老伴去老年食堂。
曹宝琴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有一群会做“笑饼”的巾帼党员,不仅义务参加农展会,还把在农展会上赚的钱全都捐给了村里的老年协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给村里的“半边天”树立了典范。
主动放弃休息,到农展会义务劳动
“饼来咯,大家小心烫啊。”当日中午,看着越来越多的老人赶来,郑村老年食堂工作人员陈兰春掀起锅盖,给老人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笑饼”。
郑村的“笑饼”是什么饼?“‘笑饼’是我们村专为老年人制作的特色烧饼,符合老人的口味,大家都很喜欢吃。”陈兰春笑着回答记者,“笑饼”谐音“孝饼”,寓意孝顺老人,要让老人“笑口常开”,吃了饼就笑。
许是“孝”的美好寓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农展会期间,郑村“笑饼”摊位前总是挤满了等候买饼的人,收获颇丰。
不过,“笑饼”还需用“孝心”做。记者了解到,63岁的陈兰春是村里的老党员,已入党22年。在农展会期间,为了让村里老人能照常吃上早饭,陈兰春每天都提前两三个小时起床,早上四点多就起来做好馒头包子,等村里老人来吃早饭时,陈兰春已匆匆赶到了农展会现场做起了肉麦饼和糖麦饼。
像陈兰春一样,郑村的6名女党员为了保证农展会期间“笑饼”供货充足,纷纷放弃了休息时间,有的甚至丢下自家生意,大家同意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和口罩,连续三天为村老年协会义务劳动,做“笑饼”赚钱。
“那三天,我们在农展会现场往往一站就是一整天,没得歇息,但大家都没有怨言,而且热情高涨。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村里老人谋福利。”郑村的另一名巾帼党员应慧说。
“今年是郑村巾帼党员第一次参加农展会,没有什么经验。农展会一结束,他们就在凑在一起,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明年的农展会上把郑村的“笑饼”做得更好,把郑村的“孝义”正能量传递更多人。”郑村联村干部章莉说。
组成“巾帼宣传队”,推进垃圾分类
“我们村的巾帼党员人数虽然不多,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小。”章莉介绍,郑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在开发区算得上是标兵。而该村的巾帼党员则在垃圾分类工作上也是“狠狠”地出了一把力。
记者在郑村看到,该村近100平方米的垃圾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扫尾粉刷工作。而在垃圾房内,静静站着两台崭新的大型机器。
“这是我们刚刚到位的餐厨垃圾处理器,等垃圾房其他附属设施建设完工,就能投入使用了。届时,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变得更有意义。”郑村党支部书记郑颜乐说,这台垃圾处理器一天能“吃掉”一吨可腐烂的餐厨垃圾,并“吐”出有机肥,而这些有机肥可用于种菜、浇灌花木。
不过一开始,该村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并不顺利,一些村民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产生了抵触情绪。有的村民还担心垃圾房建会产生废气,对村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化解村民的抵触情绪,郑村的女党员们组成了“巾帼宣传队”,笑脸盈盈地上门,耐心地解说垃圾分类的好处,不仅能让村环境变美,通过垃圾房建设还能制造肥料给村里浇花养树,还带着村民去其他地方的垃圾房参观。
就这样,郑村通过党建带妇建,凭借村里有一支凝聚力强的“巾帼党建”队伍,并带动了其他妇女积极参与进来,在垃圾分类、“三治四化”、新农村建设等农村工作中,发挥出了女性“贤内助”特有的优势,顶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郑村巾帼党员在农展会上做“笑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