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法律法规

文章导航

  学习《反间谍法》,守护国家安全

  (上接11版)

  9、根据《反间谍法》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1)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隐藏、转移、变卖、损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或者明知是间谍活动的涉案财物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案例】个人向境外非法提供反间谍工作国家秘密

  李某,男,汉族,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员工。2003年3月,国家安全局侦查人员因反间谍工作与李某秘密接触,要求其协助对该公司某工作人员开展侦查工作。同时,侦查人员向其表明该项工作属于反间谍工作国家秘密,要求其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透露给任何人,李某当即表示理解和答应。侦查人员离开后,李某立即向侦查对象报告了其正在被国家安全机关秘密调查的情况。侦查对象获知情况后,立即销毁有关资料并逃离出境。李某的行为导致国家安全机关反间谍工作遭受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失。2004年3月,李某因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10、根据《反间谍法》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行政责任?

  (1)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2)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情节较轻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3)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4)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典型案例】故意妨碍国家安全机关执行任务

  如某市国家安全局在执行任务时,将侦察车停在路边。个体户王某认为妨碍他做生意,要求将车开走。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出示证件,并说明正在执行公务,希望王配合。王不但不配合,还调来一辆货车停在侦察车前面,又找来一块大木板放在侦察车后,使侦察工作受到严重干扰。该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王某实施了行政拘留。

  大学生防范篇

  11、为何高校学生容易受到境外间谍的“青睐”?

  我国大学生群体已日益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关注和渗透的重要目标。近两年来,仅由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学生案件,就有近数十起,涉及我10余个省(市、区)。如境外间谍“飞哥”利用“网上书店”、“军事爱好者”网站等渠道,7年来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收买利用5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在高校里接触到的经济、技术、材料等领域资料或参与的课题、项目,对境外间谍机关来说可能有情报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多,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需要寻找一些经济来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其实施经济利诱提供可乘之机。

  12、高校学生常见的涉案途径有哪些?

  一是网络勾联。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借助网聊工具、校园论坛、招聘网站、微信“摇一摇”等物色“调研员”。“受聘”学生先被要求做一些搜集、整理、汇总工作,即便提供的信息不具情报价值,也会定期收到数百乃至数千元酬金。二是赴境外学习交流时被拉拢策反。以赴台学生为例,近年来,赴台大陆学生也成为台湾间谍的刺探和发展目标。目前在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等高校及周边,已发现多名台湾制内间谍针对大陆赴台学生开展工作。有的鼓动我国毕业生报考重要敏感岗位。在被境外组织拉拢策反过程中,一些学生被发展为“情报员”,领取固定月薪,当这种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就开始安排和支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发展道路。

  【典型案例】使用微信“摇一摇”被“附近的人”策反

  某部队驻地附近高校学生,在微信上添加了一名“附近的人”。该“附近的人”自称是某军事期刊编辑,引诱指使该生观察部队装备情况、行动信息。该“附近的人”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通过安装伪装软件,再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进行搜索,挑选对其有用人员。

  【典型案例】就职前被鼓动报考涉密岗位公务员

  2012年,浙江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宋飞(化名)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自称“市场调研公司专员” 的“李华”发来邮件,邀宋飞加盟。李称,该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在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宋飞的工作是搜集中央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资料和撰写调研报告,报酬在2000—50000元不等,高质量报告奖金丰厚。宋飞先后通过校图书馆、论文期刊数据库、校内学术讲座等渠道搜集资料,向李提交多份“研究报告”。

  2013年1月,宋飞着手报考公务员,李华表示全力支持,为让宋飞全心备考,还暂时停掉“调研课题”,并提供每月3000元生活补助。李华还对宋飞报考基层公务员岗位提出异议,因为“对公司获取信息没有帮助”,建议报考省级机关、智囊和研究部门。正在宋飞准备报考涉密岗位公务员之际,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案发后宋飞承认,李华是“放长线钓大鱼”,将来会要求他提供更多内部机密信息。

  【典型案例】赴台湾交流学习被拉拢策反

  许多赴台大陆学生都收到过台湾间谍直接发放或通过在校生、邮件转发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一般以询问大陆生赴台后印象感观入手,进而调查学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家中有无担任公职(党政军)人员”,以及“是否愿意报考公职人员”。给出肯定答案的学生会被“格外关照”。有学生被建议返回大陆后,积极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给予备考资助”。 一名赴台短期交流的大陆女生被台湾间谍威逼利诱策反,该生返回大陆后与涉密部门人员“交友”,索取涉密刊物,拍照后传给与她联系的台湾间谍,此后该间谍被派驻东南亚,该学生还多次赴台湾交递资料。

  13、大学生如何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1)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牢记“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克服麻痹思想,提高识别能力,特别是在与境外人员接触时更加需要严守国家秘密。

  (2)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发现境外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行为,有从事间谍活动的嫌疑时,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或高校保卫部门报告。

  (3)出国学习、旅游前,应了解、掌握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坚决抵制境外间谍组织、敌对势力的策反、拉拢、威胁、利诱等行为。

  (4)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应在网上公布自己参与过的军事与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研项目,相关经历可以在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时介绍。如遇网上有人提供明显高于市场平均薪资水平的工作,应提高警惕,予以认真识别,必要时可向学校及有关部门反映。

  14、在境内外受胁迫或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应该怎么办?

  中国公民在境内受胁迫或受诱骗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一定要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并主动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报告。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从事危害我国家安全的活动,应当及时向我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争取宽大处理。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网络防范篇

  15、间谍案件中的网络勾联策反是指什么?

  网络勾联策反,是指境外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跨国公司、境外记者、刊物编辑、军事爱好者等身份,以学术交流、投资评估、发表文章等名义,利用互联网的开放、便捷、隐蔽等特点,通过电子邮件、MSN、QQ等网络联络工具,针对特定网络用户开展的渗透、策反和窃密活动。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统间谍手段显得代价高昂,通过网络勾联策反既增强了间谍活动的隐秘性,又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庞大的网民群体对境外间谍机构来说是最廉价的情报源。不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频频对我国网民实施网络勾联策反活动,采取“漫天撒网,重点捕鱼”的战术,将急于挣钱又缺乏防范意识的网民发展成为其服务的情报人员。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互联网勾联策反我国境内人员后,为了及时、隐蔽地向被策反对象传递情报经费,通常会要求被策反对象利用虚假证件或窃取他人证件开设银行帐户,将间谍经费通过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地下钱庄”、国际转汇款等方式付给提供情报的境内人员。境外间谍机情报构利用互联网进行勾联策反活动,具有隐蔽、快捷、安全、便利等特点,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危害,需要引起广大网民的高度警惕。

  16、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如何对我国网民实施勾联策反?

  国家安全机关在破案过程中发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对我国网民实施勾联策反:在网上交往过程中,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不同网民的身份,设计编造“军事刊物记者”、“研究机构工作人员”等虚假身份,对急于寻找工作机会和赚钱的网民进行感情拉拢和金钱诱惑,从要求搜集价值不高、敏感性不强的普通信息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其伺机搜集情报工具,甚至直接提出以金钱收买情报。对已被策反的部分网民,还会要求其在我国内部网站上植入病毒程序,以大批量直接获取情报。

  【典型案例】网上勾联提供我国军事情报

  2012年4月,某省学生徐鹏考入重点大学,因家庭贫困,他在QQ群里发了一条求助帖“寻求学费资助2000元”。不久,一网名“Miss Q”的人回帖,询问了徐鹏的全名、手机号、就读院校和专业,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徐鹏喜出望外,把银行卡号告诉对方,第二天就收到2000元人民币汇款。

  徐鹏按这名“好心人”的建议,写了收条,用手机拍了照,然后通过QQ传给对方。徐鹏当时知道,“Miss Q”是一家“境外投资咨询公司的研究员”,需要为客户“搜集解放军部队装备采购方面的期刊资料”,并且希望徐鹏协助。作为资助学费的回报,徐鹏爽快地答应了,但没能在校图书馆找到相关资料,而“Miss Q”也未强求。

  这么好赚的钱,让当时正在实习的徐鹏心理发生变化,他开始觉得实习“又苦又累钱又少”。2012年5月,徐鹏主动联系“Miss Q”,对方向他提供一份“田野调查员”的兼职,月薪2000元。徐鹏所在的某市有一个军港码头和一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他的“调研”工作就是到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到船厂观察、记录在造在修舰船的情况,并将有船舰方位识别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提供给“Miss Q”。双方约定的传送方法是,手机短信约好时间,这边徐鹏把加密文档上传至网络硬盘,那边“Miss Q”立即从境外登录下载。

  2013年5月,徐鹏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徐鹏承认,做调研员不久,他就意识到对方是境外间谍。他曾因内心极度不安主动放弃学校的一些荣誉,但利诱当前,又难以拒绝对方。

  公民举报方法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时应该怎么办?

  公民和组织发现有人涉嫌从事间谍行为时,应当立即拨打各地举报电话:

  浙江省国家安全厅:0571-88820000

  金华市国家安全局:0579-82342508

  此外,也可以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报告。


永康日报 法律法规 00012 2015-11-19 永康日报2015-11-1900007;永康日报2015-11-1900008;永康日报2015-11-1900009 2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