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校一品”构建校园文化大繁荣
依托校园文化办有灵魂的教育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把漂亮的各民族服装当作班服,随着孩子们的手舞足蹈,班服上的饰品发出清脆响声,传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每天上午的大课间,经济开发区堰头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和着欢快的音乐,跳起独具特色的“民族操”,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这道风景线里,来自16个省份、20个少数民族的“新永少年”在多元民族融合文化中和谐相处。
文化的魅力同样让永康六中的师生们沉醉。他们用国画、油画和书法等表现形式,让该校“历代诗人咏永康”百米文化墙延展出历史文化的深度。
堰头小学和永康六中,是我市施行“一校一品”构建校园文化大繁荣格局的缩影。将办学特色与传统文化相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去年开始,我市以创评“美丽校园”和“特色学校”为载体,探索依托校园文化办有灵魂的教育,这一做法让不少学校崭露头角。截至目前,我市已涌现出省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4所,金华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超过30所,还有20所学校成功通过“美丽校园”验收。
这其中,有的学校寻找身边的德育素材,坚守课堂主阵地,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内容纳入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获得教育与熏陶;有的学校积极倡导诵读经典,将古诗词等国学经典纳入德育教育,研发校本课程,将经典诵读与学生日常规范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每日一礼”“每日一孝”“每日一善”“每日光盘”的每日四个好习惯;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艺术结合起来展开美感教育,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由、和顺的活动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呵护,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外,孝悌文化、感恩文化等也随着各校广泛开设的“道德讲堂”渗透进百校千师万生心中。
在日前召开的金华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上,市教育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永康教育走过‘基础均衡’阶段,正在探索回归教育本真的内涵式发展新思路,形成了‘依托校园文化,办有灵魂的教育’的发展理念。”市教育局局长谢滔说,要转变教育视角,从教育价值到课堂境界,从教师发展到学生成长,让教育从功利包围圈里突围出来,真正成为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教育”,而育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