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膏方百味功
□记者 施美园
膏方又称“膏滋”。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的不同处方。
简单地说,膏方就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普通方药,把此方药的剂量增加10倍~20 倍,药材经过煎煮、过滤、浓缩,然后加入胶类、糖类等辅料,最后加入参类等细料药制作而成的一种膏状物质。膏方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的作用,且体积小,药性稳定,服用时无须煎煮,口感好。
膏方作为中医药的精华,对开方医生、所用药材、加工都有极高的要求。
俗话说“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 山川大药房执业药剂师朱志生说,在一般人眼里,膏方和普通中药方的区别,也许在于药味的多少和剂型的不同,对开方医生的要求是差不多的。事实上,要开具一剂辩证精确、配伍严谨的膏方并非易事。
“许多老中医在临床辨证和中药的运用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但仍以开膏方为难事。”朱志生表示,一方面,医生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结合服用膏方者的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来辨证处方;另一方面,在配伍上要全面考虑服用膏方者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因人制方,强调君臣佐使。由于膏方所含药味多,性味和功能各有不同,需要考虑如何选取配伍,才能起到协同加强疗效的作用,而不致功用相克、相互牵制。
医生开出好方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煎煮出好膏来。
俗话说,“膏方补不补看医生,灵不灵看药店。”意思是膏方的制作水平会直接影响膏方的品质,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滋补上品。
“我们山川大药房加工膏方时,由资深药工把关,采用上等饮片、优质细料、精制铜锅、根据传统工艺,一方一锅精制而成。”朱志生介绍,一名资深的药工,不仅会炮制中药,看得懂医生处方,还要熟悉各类药材药性。比如熬膏时,矿物类的要早煎,把药性充分煎出;不宜久煎的中药像砂仁、豆蔻、肉桂等就要在药汁浓缩得差不多的时候放;芳香类一要在收膏时放,不然香气流失会影响疗效;还有细药、贵重药基本是在收膏时放的,要经过打粉处理,要打到适宜的程度,要不然无法吸收。 40-60公斤的中药汁,到熬成一公斤不到的膏,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仔仔细细的。
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朱志生认为,整个膏方熬制过程,不仅考验药店的工艺,还涉及药店老板的经营理念和良知。顾客花了这么多钱,药店老板要有一定要把药给煎好的理念。而往往有些药店老板自己不懂药,不去讲究细节,这样的话,医生的药开了,药效却没有。这也是很多市民反映,有的膏方吃得对路,有的膏方就不对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一步是将膏方装入洁净的瓷罐。这一步骤山川大药房会放在专门的房间进行,空调打到最低温度,帮助膏方冷却。山川大药房对装膏方的罐子也已改进了好几代。从塑料罐、搪瓷罐,到现在的陶瓷罐。在外观设计上也下了功夫,是一只古色古香的陶瓷罐。膏方吃完了,这个罐子还能成为家中的摆设哩。
专家顾问团QQ:89226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