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科学生态治水 迈向两美永康

  我市打出“三法同治”组合拳谱写治水新篇章

  □首席记者 王晓鸣

  “都恨金山少,谁解水之殇?浊淖鱼虾残喘,雁唳咽秋阳。道法自然堪记,尘宇澄清须早,福祉造乡邦。父老财争献,政企计同商。污流截,黑臭偃,晏河疆。渠连五库成网,脉引玉泉浆。存想杨溪湿地,漫步荫江绿道,箫鼓隐幽香。眷眷相思鸟,依依返永康。” 一阙《水调歌头·咏叹永康江》,讲述了我市各条河流受污染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治水,使河流重现两岸美景、一江清水的全过程。其道出的不仅是作者、永康普通市民张泽宏的心声,同样道出了全市人民的心声。

  万众一心,全力以赴。2014年新春伊始,我市全面吹响“五水共治”攻坚战号角,市委、市政府以“重整河山”的气势、破釜沉舟的决心、铁腕推进的措施,誓还永康百姓“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今年,我市“五水共治”进入提水质攻坚年,全市截至目前已投资10亿多,奏响治水最强音,谱写治水新篇章。

  任命书就是动员令

  行动力最关键

  治水蓝图很美好,但重要的是如何把上面的“虚线”画成“实线”。治水要想见实效,行动力最关键。市委、市政府不摆样子,不走过场,强化领导责任,进一步推进“河长治水”,把各级党政领导推到治水第一线。

  今年,我市出台《关于从严落实“河长制”的若干意见》,重新任命451名市、镇、村三级河长,把治水工作落实到各个责任人身上。

  河长任命书就是“动员令”,是我市向“五水共治”发出新“冲锋号”的标志。7月31日,市长金政正式向全市27条河流的市级河长、镇级河长颁发了这份扛着沉甸甸责任的“动员令”。

  “多走走,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身为华溪的河长,市委书记徐华水经常轻车简从顺流而下巡河。他时不时会被一些村民拦住,听到他们急切的心声,他的心里更着急。发现问题后,他第一时间叫来所辖镇街区一把手,要求务必抓紧整改到位。

  今年截至目前,市级河长已共下发河道河长督办单近百份,护水交办单200多份,使一大批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极大提升了治水工作效率。

  独木难成林。只有通过领导带头,不断探索和总结基层治水的新思路、新办法,把治水现场作为锤炼群众观点的主战场,才能引导更多基层干部群众自发参与到治水行动中来。

  我市结合“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在芝英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中,各级党员干部不破法规破常规,短短两周内完成4.5万平方米征地及政策处理,成就治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永康速度”。我市还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尤其在各乡村,重点突出垃圾分类和“门前三包”,敦促村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助力了“五水共治”,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坚持源头生态治污

  提水质

  “五水共治”是项系统工程,要多管齐下抓好统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今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工311个村,完成180个村;累计完成主要河道堤防加固20公里,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库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今年新建供水管网10.7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28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已实现全覆盖;疏通雨污水管道290公里,改造城区11处易涝积水点。抓节水、排涝水等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我市率先开展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较2012年试点初期,全市用水总量下降4. 62%,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5. 35%。

  治污,始终是“五水共治”的“大拇指”,百姓期盼最强烈。徐华水、金政曾多次严厉地表示:“再大的企业,如果污染环境,同样零容忍。”

  我市打出“减污、截污、去污”三法同治组合拳,标本兼治提水质。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相关技改项目64个,总投资3.65亿元,减少污水排放量17万吨以上;累计关停“低小散”铸造企业276家,淘汰冲天炉等落后生产设备、生产线1100台(套)。以从严落实新环保法为抓手,开展“利剑”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环境违法企业412家;全市布局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由去年的每日4.5万吨提高到今年的每日9万吨。

  近年来,如何精准地实施生态治水,成为治水工作的一大命题。我市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治水、生态治水。

  在芝英镇郭段村一角,有一处清新雅致的湿地花园,那是我市生态治水的一个样本。该村采用无动力终端和湿地净化模式,劣V类污水处理后可达地表水II类标准。目前,我市已在全市271个村推行了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生态湿地净化模式,把村里以往最脏的地方变成了最亮丽的风景。

  治转并举

  建设“两美”永康新天地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全会确立了进一步推进“两大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以高标准、严要求系统推进治水工作,逐步实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治水,需要变美的不仅仅是水岸,更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我市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集中整治环境脏、乱、差,积极推动了治水工作,促使城乡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一项项民生项目不断推进,一组组民生数据令人欣喜,一幅幅生态更加宜居、生产更加高效、生活更加和谐的美丽画卷正渐行渐近、徐徐展开。

  今年1至10月,我市消除了金华市控塔海断面水质劣V类水质;永康江桐琴桥出境断面水质为IV类,主要指标氨氮、总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和9.3%;20条黑臭河的36个乡镇断面中,29个已消除劣V类。今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均值较去年同期下降19.7%,AQI指数优良天数221天,优良率82.8%,同比提高9.2%;目前我市共有49位百岁老人,绝对数已连续两年居金华市第一。

  “近年来,永康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子,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理念,治水工作成效明显,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9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对我市治水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多位省、金华市主要领导在踏上我市土地后由衷点赞:“永康的水环境和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质的变化!”

  然而,市委、市政府格外清醒地意识到:治水是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未来必将更加注重生态理念,不断创新举措,以永无止境的决心、要谋新篇的作为,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为构建“两美”永康不断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土地的天更蓝、水更清,在“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中尽情呼吸、舒心畅游、幸福生活吧!

  摄影 林群心 制图 郎楚楚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5-11-05 永康日报2015-11-0500014;14914;永康日报2015-11-0500001;永康日报2015-11-0500015 2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