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时代来临
高端理财宜稳健
□记者 吕高攀
本报讯 几天前,央行再度推行最强“双降”套餐,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今年以来第5次降息、降准,意味着实质利率为负的时代已经再次来临。
政府基建性理财产品
成保守稳健人群新宠
1日,市民张先生站在建设银行永康市支行的营业大厅中有些彷徨,他的定期存款刚到期,但经过新一轮降息之后,现在存款产品一年期的利率只有2.5%。
随后,他询问了理财专区的营业员,结果发现一年前年化收益率还维持在5%的“三个月”“六个月”等短期理财产品也已降至3%多一点,这与张先生的收益预期有些偏差。
对实际负利率现象的存在,在银行内工作多年的卢女士坦陈,近期的储蓄吸引力确实有所下降。从各方面判断,扩大消费与投资也许是人们需要去做的,这也是当今负利率时代带给人们的挑战。居民的储蓄意愿会不可逆转地下降,相应地,各种理财产品会更多地进入大家的视野,储蓄被理财取代,或者说储蓄理财化会成为一种趋势。
卢女士表示,现在,部分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性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这些理财产品的一年期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8%左右,引起不少市民关注并转投。对于高净值家庭和拿养老金进行理财的保守稳健人群来说,对于安全的需求要远大于回报率,而对流动性要求则比较低。这类人群可以选择3年至5年的银行大额存单和国债进行投资。
互联网金融理财
受年轻人青睐
浙商证券投资顾问钱先生表示,在目前市场安全边际来临时,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一些表现较好的基金管理人,适当增加权益类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产品的投资。
“前两天,我从网上转移了部分存款购买蚂蚁金服的理财产品,一年期的利率可以达到6.3%,要是选择两年期的产品则可享受6.8%。”程女士介绍,此前她的网上存款一直放在“宝宝军团”的账户里,但是现在不到4%的收益率,显然不能满足程女士。
程女士认为,与银行存储相对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稳健性P2P等互联网金融理财,它们推出的产品不但收益率更高,而且种类也比银行理财丰富得多。此外,程女士也曾关注过网上的很多P2P产品,它们的收益确实比较吸引人,不过安全性方面始终不能让人非常放心。
对此,卢女士也提醒市民,现在网上理财需要配备“火眼金睛”,不能过分追求收益率,还得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