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我市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美丽乡村

  建成多个“村强 民富 人和 景美”村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秋天,收获的季节。在我市相继举办的五金博览会、全国发明博览会和文博会期间,前仓镇大陈村的民宿挣了个钵满盆满,也赢得了各地客商的交口称赞。平日里来村里休闲度假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让村民喜上眉梢。精品民宿已经成为美丽大陈释放“美丽经济”的不竭动力。

  美丽大陈只是我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放眼丽州大地,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一颗颗散落的明珠,串点成线,形成一条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一头连着城市,一头接着乡村,向人们展现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两富”和“两美”新农村为目标,按照“村强、民富、人和、景美”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美丽永康的主载体,以“三治四化”为主抓手,全域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新意境。

  芝英镇松塘园村以村庄整治、旧房改造为契机,按照生态化、节能化、现代化的要求,实施新农村改造,实现了一户一宅、一宅一院,户户有花园、家家住洋房,成为全市农房改造的典范;江南街道园周村借助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建起了映湖、玉带桥、金蟾沿、纱帽岩、盆景园、长城等特色精品景点,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石柱镇塘里村以“记得住乡愁”为主题,在保持古村落原貌的基础上,构建“三巷九院”格局,打造春耕、夏酝、秋收、冬藏、古风、吟花、听雪、月明和孙权劝学等特色主题庭院,并通过黄龙、赤乌、神凤三巷串连,特色乡村庭院游方兴未艾。

  一村一景致,一村一特色,正是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这些乡村的美丽嬗变,源于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协调布好局的决心。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考核标准等系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少于1亿元,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截至目前,市财政累计拨付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15亿元。

  有了雄厚的资金保障,还需要辅以有效的举措。我市以“三治四化”为抓手,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与发展并重,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项目发展并举。古山镇大园东村依托钢铁市场,引导周边5个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打造商务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新型钢铁市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700多万元。象珠镇派溪吕村整治马路市场,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综合改造农贸市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0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理念,持续推进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举办了九届农展会以及红糖节、竹笋节、方山柿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每年安排农家乐扶持专项资金200万元以上,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带,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资源。

  生态宜居新意境,美丽乡村入画来。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落11个,金华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永康市级精品村31个、秀美村80个、美丽乡村风景线7条;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农房改造优秀县市,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先后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等荣誉。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5-11-02 永康日报2015-11-0200013;14610;永康日报2015-11-0200014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