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毛芋亩产收购价“双降”
多雨台风导致减产降质出现销售难
22日,石柱镇塘花村田头,村民张仁军正挥着锄头挖芋,面对眼前一堆刚出土的毛芋,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难卖啊!今年收购价不及去年的一半,算是白种了。”
□记者 田妙联
现象:收益比往年减半
张仁军今年种了23亩毛芋,预计有4.5万公斤产量,但毛芋的收购价特别低,不到2元一公斤,还没人要。他说:“以前我家产量大,收购商总担心我卖给别人,今年反过来,我得去求他们收购,家里到现在还有四五万斤没卖出去。”
“午饭菜生芋,夜饭芋菜生。虽然很好吃,但也吃乖乖(害怕的意思)。”22日,记者在石柱镇毛芋之乡新店村一圈走访下来,许多村民说起毛芋,几乎都是这样的声音,“今年价格低,芋民又遭殃了。”
64岁的村民李昌齐种植了10多亩毛芋,亩产约1500公斤,按现在的行情,根本赚不了钱。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买来的芋子要4元一公斤,一亩田需要300公斤芋子,加上肥料、杀虫剂、人工、田租,一亩地至少需要2800元成本。若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收益至少比往年减少50%,没钱赚不说,大半年辛苦下来,还要亏本。
一些芋农还遭遇减产。石柱镇峰箬村村民陈魏士说:“今年毛芋不仅价格低,亩产也较去年下跌近一半。去年,我家亩产曾达到2000公斤,但今年只有1000多公斤。”为减少损失,陈魏士今年提前开挖毛芋,没想到开收价就比去年低。
“去年毛芋收购价高,每公斤5.2元,但今年开收价仅3.2元,随后一路下滑,现在只要1.6元了。”收购商陈连法说,收进来的毛芋都让杭州的儿子出售,前一两个月一天能收一两万公斤,但现在收少了,因为受外地毛芋冲击,销得不好。
原因:雨多病重需求少
记者从市经济特产站了解到,今年全市毛芋种植面积约2.2万亩,新增3000亩,亩产、价格遭遇双降。
经济特产站技术人员王健康分析认为,造成今年毛芋“双降”的原因很多,可谓内忧外患连连。
内忧是疫病破坏,导致减产降质。“今年雨水多,特别是7月出梅后又连遭台风袭击,导致疫情比往年严重,芋叶提前枯死,导致光合作用减少,直接影响毛芋产量,亩产普降20%,甚至50%。”王健康说。
除此,今年烂皮芋现象加重也让芋农焦头烂额。“今年出现的烂芋皮应是病菌引起的,会让毛芋坑坑洼洼,果形、品质受到双重影响。”让王健康担心的是,由于多年种植单一品种,芋农如不把烂芋及时拿掉,来年发病概率更高,病情更严重。
目前,蔬菜办已将病菌送往省农业科学院会诊,希望得到解决方法。
外患是各地芋农见去年毛芋价格高,盲目扩种,并一窝蜂抢早上市,加之蔬菜品类全、市场需求量萎缩,价格随之下降。
“近些年江西、福建、安徽、东阳、磐安等地引进毛芋新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毛芋供大于求,有的每公斤收购价甚至低于1.2元,从而整体拉低我市毛芋收购价。”经济特产站技术人员施长安说。
面对低价毛芋,张仁军愁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