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科普活动撬开创意之门
——写在高镇小学“携手科学 放飞理想”科技节启动之际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在这丰收喜庆的日子里,飞传的是科技的捷报,绽放的是绚丽的科技之花。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内地学者屠呦呦因为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的革命性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多年前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直到今天,青蒿素类药物每年都拯救着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不得不说,伟大的科技成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6日,在我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大赛暨高镇小学“携手科学 放飞理想”科技节启动仪式上,市科协主席金法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如进与高镇小学师生们分享了科技带来的变化。启动仪式当天,该校学生们便展示了缤纷的创意设计作品。这些作品看似平凡,却在探索中引爆了无限的可能。
高镇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蒋巧君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小学也有许多同学,像屠呦呦一样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去年六(2)班学生曹阳发明了‘全方位转向轮’荣获金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今年五(1)班学生姚杉的想象画‘旧衣服处理器’获金华市少儿科幻画一等奖,我校这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向这些学生学习,做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的有心人,让我们的校园处处弥漫着‘问中学,问中悟、问中创’的科学研讨氛围,让高镇小学的将来多出科学家。”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李瑛萍
兴趣爱好成了发明创造
高年级
科技
科技节的展示台上,高镇小学五(3)班学生李蒋浩带来了一只废旧盒子做的恐龙。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恐龙,每次去图书馆看书都会顺道去博物馆看里面的恐龙。这一爱好增长了他的见识,也带给他由内而外的自信,现在他已经熟知不同恐龙的辨识方式及生活习性,还根据已有的知识研究出土的恐龙化石。
收到科技节的通知后,他花了3天的课余时间,把家中的保温杯盒子改成恐龙脚,把鞋盒改成恐龙尾巴,做出了一只可以屈伸四肢的动物。当他在展台上略带腼腆地向观众展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时,同学们都叽叽喳喳饶有兴致地讨论着。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在制作恐龙尾巴时就遇到了困难,直到在电脑上查到,只剪了鞋盒的两条边,才粘出了一只很像逗号的尾巴,不过爸妈看后觉得还有提高的空间,希望其他部位也可以做一些改进。
在六年级,“乐高积木”成了作品的主题。乐高组装的各式机器人、战斗机、变形金刚展现了孩子们非凡的想象力。六(1)班班主任王景涵告诉记者,六年级的科技节主题是“科技”,所以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自己前所未闻的发明创作。奇思乐高机器人俱乐部的负责人陈夏正在现场推广乐高项目。他说,自己一直在寻找教育女儿的最好方式,直到发现乐高的魔力。乐高是源于丹麦的一项智力游戏,游戏从初级的拼凑积木,到高级的拼凑成机器人、利用程序操控、完成指定动作,难度层层递进,以灵活多变的特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与想象力。不少学生还带着乐高作品参加机器人大赛呢!
低年级
科普
一年级到四年级同学展示的是植物、动物及科普画(如上图)。在四(2)班班长应诗晨化身小小解说员,她发现班里带来很多热带鱼和乌龟,其中有一只乌龟居然有30多厘米长,他们还特意查了一下寿命。她在每一只放乌龟的鱼缸上都盖了一张报纸,说热带鱼晒太阳会死,乌龟可能也一样(事实上并不会)。一旁,学生鞠博韬带来了陆上动物鸽子,同学们好奇地指着鸽子左脚的足环问:“这真的是信鸽吗?”他说,信鸽可以靠地磁来判别方向,所以就算放生也会飞回住的地方。他把手伸进笼子想放一只出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
鸽子很可爱,鞠博韬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放在桌子下的小鹿犬,这只棕色的小鹿犬温顺地蹲坐在笼子里,同学们配合着俯身抚摸,称它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展示台上,有着柔顺长毛的宠物兔、浑身硬刺的刺猬、五彩缤纷的热带鱼、灵活好动的小仓鼠以及斑斓的蝴蝶标本,汇成了丰富的动物展。
在学校路口,姹紫嫣红的鲜花迎接观展的朋友。这是高镇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鲜花展。在二(4)班展区内,学生胡芳菲带来了一盆鲜红花朵。她说自己种了一年多的植物,家里已经有多盆仙人掌和花草,但她最爱的还是这株植物:“它的花期很长,可以从秋天开到冬天,而且花很香,闻着花香睡觉,自己的心情都变得好了很多。”
科技节上,从植物到动物,从科技畅想到科技作品,一幅幅普及常识的画报贯穿了整条长廊,作品从校门延伸到了教学楼的主道上。同学们若有所思地徘徊其中,不时向相应的小小解说员发问。不仅是画报中的文字,各类用心的发明创作同样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学生纪超的贝壳房子用双面胶粘上许多海星,并围城了一个有假山、有跷跷板、有草坪的温馨家园,获得同学们的盛赞。两位二年级同学观察后觉得,房子上的两扇小门打不开,颇有“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味道,联想能力令人叹服。场上还有电子积木拼凑成的收音机等,科技的介入让活动变得更立体且富有活力。
科普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在高镇小学,科普活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侧重点。春暖花开,老师带领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习性;夏天用水紧张,学校组织“一分钟浪费几滴水”活动抓节水,为“五水共治”出一份力;空气中微型颗粒物增多,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雾霾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避免方式……低年级想象力丰富,就把他们的创意画放橱窗展示;高年级动手能力强,就鼓励他们种花草发现、解决问题,自己查资料了解土壤为什么会板结、叶子为什么会长白斑等问题;一些学生饮食没有规律,就布置设计食谱的任务,了解营养缺失的原因,并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活动主题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自然学得主动、掌握得快。
现在,高镇小学与前仓镇、石柱镇的养蚕基地合作,学生升三年级后,每个人都会收到养蚕基地的一盒蚕宝宝。他们喂它桑叶、看它成长,感受一个生命从白色蠕虫羽化成蝶的过程。一些小朋友们十分爱惜养蚕机会,不管放学、上学都随身携带,蚕宝宝结茧后,他们还兴奋地和同学们分享“你看我的蚕宝宝结了一只粉红色的茧”“我的是绿色、白色的”,老师顺势问他们为什么会结茧,结茧为什么有很多颜色,引导他们自己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了更好地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老师们还与孩子们一同养蚕,一同发现养蚕过程中的问题,投入情感体会养蚕人的苦与乐。
不过,想要了解自然的机理,还要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5月,我市当时唯一的数字图书馆终端系统落户高镇小学。该系统共有图书2500余种、期刊200余种,目前保持每月一更新。系统拥有“期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精美绘本”“有声读物”等板块,实现了高镇小学数字书刊与移动无线网络的无缝对接。师生可以用点读笔阅读,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将书籍下载到手机客户端阅读,可以说突破了传统图书借阅方式,及时为师生释疑答惑。
高镇小学素来注重科普交流。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陈钰应邀来访时,向高镇小学师生讲述了一个器官移植病人的故事。这位病人虽然遭遇不幸,但通过结合自身感受、深入学习医学知识,成长为一名了不起的医学家,孩子们听后深受鼓舞。
组织科普活动。
记者手记
高镇小学科技节: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教育理念。这次科技节活动,高镇小学遵循这一理念,组织孩子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和支配时间的能力。
活动中,高镇小学一改宏大的目标。在科技节前,该校就召开会议确定各年级的大主题及各班级的小主题,并尽可能地将主题细化。五(3)班班主任丰艳霞说,五年级的主题是环保,作品中就有易拉罐做的健身器材、一次性筷子制成的独木桥,结合力学原理搭建承重设备,回收废物并再一次凸显它的价值。另外,一个雾霾主题可以延伸出雾霾的表现和成因、雾霾的多发地、多发地的特点,并由此及彼推向我们该如何认识雾霾、哪些小事可以预防雾霾等,整个知识体系串联成一个富有逻辑的因果链,学生通过查资料丰富并完善这个链条。
据悉,高镇小学还打算开展更多活动,如组织论坛展开科普互动、设观察生活气象站等操作性强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这样科普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一次次看似平淡细小却有着深远意义的探索。学生踏实探索,并因此拥有了更为独立的人格:就算是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不会囿于手机APP和电脑游戏,也不会停留于科技节的发明创作,而会收集信息丰富自己的喜好。一位家长非常认同这种教育方式,表示科普活动“要像鸬鹚深下水,莫学蜻蜓点水漂”,深入研究的品质在哪个岗位都是适用的,也是无可取代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虽小,却在一次次的萃取提炼后,成为了全世界对抗疟疾的武器。如今,在高镇小学,我们正欣赏着科普作品,想象未来或许它们也能铸就成锋利的“武器”。
乐高机器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