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开发区软硬兼施推动“双创”工作

  投资3亿打造好“牙齿”啃下“硬骨头”

  整治前

  整治后

  长城村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这两个目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设施等地面设施建设,完善地下管网、加强生态化改造工程,引进专业公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村级市场公司化管理,“软硬兼施”全力推动“双创”工作,有序推进园区自然环境、政治社会二个生态建设,力争建立一个工业发展、经济富裕、环境宜人的美丽园区。

  □记者 王导

  时隔半年,常年在外的潘先生趁国庆长假回到了大坟山沿村老家。

  “以前夜市虽然热闹,但感觉有点乱糟糟的,大家都随意摆放。今天看中了这家店的衣服,明天再来就找不到了。地上也是脏兮兮的。现在听说都进行了招投标,每个摊位固定地点固定面积,而且还统一了摊位形象,也比以前干净多了,挺好挺好。”潘先生在村里的夜市逛了一圈,令他没想到的是,印象中熟悉的夜市,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大坟山沿村夜市的变化发生在今年7月。经过开发区参与协调商议,大坟山沿村委托鑫茂物流有限公司接受管理市场运营。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农贸市场管理部。”鑫茂物流有限公司农贸市场管理部经理马金禄介绍。接管市场后,他们立马着手开始整顿,采用拖拉机、挖掘机、铲车、清洗车等大型机械,对夜市道路进行集中整治,市场内外秩序很快得到了规范提升。

  “今年,村里光夜市租金的收入就增加了200多万元。随着夜市进一步规范化,相信以后肯定还会越来越好。”大坟山沿村党支部书记潘发杨说。

  与大坟山沿村感同身受的还有夏溪村村委会主任胡浙岳。“我们村的商业街市场也委托了鑫茂物流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脏乱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观。”胡浙岳说。

  马金禄介绍,他们对上浦路、科源路、文溪路、九州路、夏溪一街、二街等主要街道进行整治,共拆除乱搭乱建100多起,暂扣移动棚40多个,拆除路面广告200多块,清运垃圾300车次,拖离“僵尸”车辆6辆,解决矛盾纠纷10多起。

  “一直以来,村级市场的环境卫生是‘双创’工作中的大难题。开发区经济发达,许多村的村级市场都较为繁荣,但环境卫生问题较为集中。这几个村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公司化管理,提升村级市场专业化程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胡哲说。

  最近,堰头村村民成了附近同样沿华溪而居的村民羡慕的对象。“听说他们村已经通了污水管道,污水不用排到溪里,村里环境也变好了,村口的溪水也干净了很多,还有人开始洗衣服了哩。”日前,家住炉头村的杜先生对记者说道。

  据悉,由于华溪附近村庄众多,企业林立。华溪治水成了开发区推进“双创”工作的“硬骨头”。

  去年10月,开发区投入了500万元,启动了绵延4公里的华溪污水主管道建设工程。今年7月,该工程项目完工。华溪边上的堰头村、陈园村、车马何村、郑村、荆山陈村等10多个行政村的污水被纳入了市排污管网,不再直排入溪。几个月下来,流经这些村庄附近的华溪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接下来,华溪污水管道还将向北延伸。炉头村、杜山头村、栋陇村都将纳入进来,进一步推进华溪治水工程。”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吴鹏说。这也将为开发区彻底啃下这块“硬骨头”打下基础。

  不过,开发区下辖2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达2.8万人,流动人口更是达到19.5万人,各类企业达1700余家。农村土地的高度开发、五金制造企业的高度集聚、人流物流的高度集中,园区生态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异常艰巨,“硬骨头”也不止华溪一块。

  “要啃下这些‘硬骨头’,就要有能‘啃骨头’的好牙齿。”吴鹏说,包括华溪污水管道工程在内,开发区投入3亿多元打造一副副好“牙齿”,啃掉“硬骨头”。

  什么样的“牙齿”要3亿元?吴鹏介绍,“牙齿”分为地上地下两副。地下的包括:要投资8000多万元,铺设酥溪两侧污水主干管8公里、华溪污水主干管4公里,并接入市区总管;要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2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埋设工;要投资2000多万元,全线开展道路管网普查监测130公里。地上的包括:投资400万元,在山头徐村、苏溪村、九鼎路、西朱村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原有6座垃圾中转站;引入民间资金,投资1500万元,建设两座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在金华地区率先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增建污水处理池2座,扩容改造污水提升泵站1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能够满足今后10年至20年的发展需要。

  此外,开发区还要按照工业、农村、道路、水域等区块的划分,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东永一线、东永二线公路城市化改造和长城、苏溪等老工业区块改造、涉水区域生态化改造;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栋陇公园、金山公园和酥溪江滨公园的“三园”建设,构建园区绿色休闲环境;投资5000万元,推动卫生院、中心幼儿园、安息堂等民生工程建设,构筑园区文明生态。

  每天清晨出门,家住长城村的黄女士看着干净的街道,总会有种自己就住在市区某高档小区的感觉。“地上干净清爽,有时还会有洒水车刚洒过水的痕迹,看着就舒服,很多市里的小区都还没有这样干净呢。”黄女士笑呵呵地说。

  长城村地处东永一线沿线,是开发区的一个经济发达村,本村人口只有3000多人,外来人口却达上万,新老村面积合起来达60多万平方米。这样一个偌大的村,是如何做到长效环境卫生保洁的呢?

  “我们有专业公司负责。”长城村村务负责人林志伟笑着解密说。今年4月,该村投入58万元,引进了第三方专业保洁公司,配备了一辆洒水车,4辆垃圾清运车,10多辆清扫车。每天清晨6时,就会有人来村里清运垃圾。平时,村里还有专门的环卫人员随时巡查待命,哪里有垃圾就去哪里清理。

  “当然,黄女士住的是新村区块,本身也是我们村干部日常督查的重点区域。”林志伟说,引进保洁公司并不能一劳永逸,还要发挥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长城村的党员干部自建了巡查机制,分成8个区块,每天进行巡查监督,一旦发现卫生死角或者接到村民举报,有垃圾未清理就立马通知相关保洁人员进行清理。

  “村庄保洁,长城村走在了前面。”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的胡哲介绍。接下来,开发区将在条件允许的村推广长城村经验,其他条件较差的村探索联合引进公司等模式,进一步完善“门前三包”、三层包干、三级巡查、三次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

  自去年以来,开发区出台了《开发区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办法》,设置了200万的村环境卫生奖励资金和30万元村卫生专管员奖励资金,直接奖励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和优秀卫生专管员。建立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立红、黄旗流动制度,对环境卫生做得好的村集体授予流动红旗,并颁发一定的奖励资金;对做得不够的授予流动黄旗。

  大坟山沿村

  整治前

  整治后

  雅应村

  整治后

  整治前

  3亿元打造好“牙齿”,啃下“硬骨头”全面推进

  引进专业保洁公司,村卫建立长效机制

  委托实行公司化管理,村级市场运营专业化

  部分村庄整治前后对比图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9 2015-10-15 永康日报2015-10-1500005;13102;13103;永康日报2015-10-1500011;永康日报2015-10-1500012;永康日报2015-10-1500013;永康日报2015-10-1500006;永康日报2015-10-1500007;13114;永康日报2015-10-1500010;永康日报2015-10-1500015;13098;13099;永康日报2015-10-1500018;永康日报2015-10-1500016;永康日报2015-10-1500017;13100;13101;永康日报2015-10-1500022;永康日报2015-10-1500021;永康日报2015-10-1500020;永康日报2015-10-1500009;永康日报2015-10-1500014;永康日报2015-10-1500019;永康日报2015-10-1500008 2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