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印象

文章导航

  在云溪间赏画品茗 与心灵相遇

  大庸(林健新)“随性放旷”国画特展圆满落幕

  在美丽的南溪小漓江附近,有一处清幽静雅的世外桃源——云溪间。

  这里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与正在此举办的大庸(林健新)“随性放旷”国画特展交相辉映,来此观展的市民领略到一种特别的趣味。

  云溪间的文化味里夹杂着淡淡的茶香和木香,使人安静,令人回味。起初,大庸在国画特展的选址上犹豫再三,可一来云溪间,他就当场选定在此办画展。

  □记者 程高赢

  云溪间的文化味里夹杂着淡淡的茶香和木香

  大庸的画展选址在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云溪间。这里原是“江南渔村”,后经潜心改造,如今已成为文人创作、雅士聚集的风雅之地。

  云溪间大门的梁柱之上,有两个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木雕孩童,这便是民间的爱神“和合二仙”,一名儿童手持并蒂莲,寓意“好合”;另一名儿童放飞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大吉大利。

  “这对木雕已有百年的历史,当初为了淘到它们可费了不少功夫。”云溪间主人介绍,云溪间有几个特色,来玩的人一定要去看看。

  一是“书香门第”云溪学堂。“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为了弘扬国学经典,云溪间开设了“二十四孝”讲堂,仿造古代私塾的形式,请知名学者为学生授课,首期国学课堂将于下周开讲。

  穿过道光八年的木柱,与云溪学堂相邻的便是崇珍馆。“你看这个‘珍’字,是元代的写法,现在很多年轻人还不认识哩。”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云溪间主人特意在门牌之上下足功夫。崇珍馆专门承办书画展览,大庸的画展便在此地。

  崇珍馆隔壁便是读书台。永康松石配上兰花勾勒出国画意境,还有细雨滴打之下的芭蕉……读书台里一步一景,引人遐想。“这是纯铜制作的太师椅,没见过吧?”云溪间主人向记者展示了两把太师椅,寓意着永康五金与铜结下的深厚渊源,也昭示着有色金属制作工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新突破。

  云溪间的文化味里夹杂着淡淡的茶香和木香,使人安静,令人回味。起初,大庸在国画特展的选址上犹豫再三,可一来云溪间,他就当场选定在此办画展。

  画里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都有其独特的自在姿态

  “非常感谢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的朋友,这次画展获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大庸对画展的成果感到非常惊喜。

  9月26日至10月11日在云溪间举办的大庸国画特展,共展出96幅作品,其中大庸本人最喜欢的一幅是《闻菊图》。

  “我喜欢这种一动一静的矛盾感。”大庸指着这幅作品解释,画中的小鸡动态飘逸,可背景中的菊花却显得宁静,让人联想到矛盾无处不在的世俗生活,而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恰恰来源于生活。

  大庸儿时在乡间,常见到小鸡啄食嬉戏,其表情、动作熟记于心,经过几十年磨炼,他的书画艺术水平日益精进,在创作《闻菊图》时一气呵成。

  花鸟只是植物动物,山水只是岩石树木,但在大庸的画作里,一花一叶一石一鸟皆有他独特的外观世相和内观人心的自在姿态。大庸作画崇尚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他最厌恶的便是一味模仿前辈先人,闭门造车,缺乏想象的作品。那样的画家,只能说是“画匠”。

  “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人容易多愁善感、孤高自傲、放言时弊,世俗人易在喧闹中受到掣肘、排挤和倾轧,大庸希望他的画是“心药”,“画能治‘心’最好。”

  生活即使再不堪,但你得明白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矛盾很多,你可以试着寻找另一种思维方式;生活让你麻木,忘记思考,那你可以试着在画作中找到平静的自己。

  云溪学堂

  香莲

  大庸“随性放旷”国画特展现场


永康日报 文化印象 00006 2015-10-11 永康日报2015-10-1100007;永康日报2015-10-1100009;永康日报2015-10-1100011;永康日报2015-10-1100012;永康日报2015-10-1100013;永康日报2015-10-1100014;永康日报2015-10-1100015;12805;永康日报2015-10-1100020;永康日报2015-10-1100021;永康日报2015-10-1100016;12803;永康日报2015-10-1100008 2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