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博览会特刊

文章导航

  质量,让五金产品越来越美好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文

  记者 林群心 摄

  “只有质量,才能赢得市场。”最近,在金华市质量强市工作座谈会上,超人、飞神两家企业掌门人不约而同发出这句肺腑之言。

  如果说,五金博览会是五金产品集结亮相的一个“大家庭”,那么“质量”二字,便是这个“大家庭”中所有成员的生命与灵魂。企业家们的话语虽简单,却印证着一个最朴实的道理:我市五金产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市、质量强企之路。

  “永康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县级城市,却拥有近10项国字号区域品牌,我们只能用‘神奇’来形容这座城市!” 这些年来,许许多多莅临门博会和五金博览会的各级领导、四海客商形成这样的共识,“现在的五金产品,不仅外观漂亮,质量更是过硬,让人很放心。”

  “神奇”二字,印证了我市五金产业从“浪潮经济”到“质量兴市”和“质量强市”的美丽嬗变。

  早在1998年,我市就率先提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2010年,我市正式成立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把质量兴市上升为质量强市。2014年1月,我市成为全省县级市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这是我市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以来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果。

  这几年,质监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管网络,实现质量监管全覆盖。2013年,率先开展产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建设试点,受到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的批示肯定。该项工作被列为2014年国家质检工作要点,并写入国务院《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

  去年9月,市质监局立足培养五金产业质量人才培养,顺利促成市政府与中国计量学院合作办学,全国首创永康质量学校,启动实施“211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免费轮训党政干部、企业中层、基层人员11200人,为产业转型升级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力量。目前,学校已组织培训17期,培训人数2300多人,编印质量学校教材12本,办学成果显著,多次受邀参加全国会议交流经验。

  在质监部门的牵头下,我市各五金行业协会坚持以“部门指导、协会主导”的活动模式推进,在专业技术、组织力量上做好保障,积极推动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参与到质量创建中。

  “如今,我市抓质量早已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杨可忠(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表示,在社会各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驱动下,我市“大质量”建设得到了全面深化。

  今年是创建验收之年。具体到质监部门,杨可忠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以“业业质量月”活动为基础,围绕四大领域质量提升全面推开一系列活动;重点完成质量学校升级打造,推进全国五金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三名”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质量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和百姓关注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相结合,为创建工作的加快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永康五金历史源远流长。“穷则思变”的永康人走南闯北,实现了永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出发”。然而曾经的永康,一只保温杯、一扇防盗门,便能催生上千家同类企业。很多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仿制能力有余,导致低水平竞争和盲目发展现象比较严重。

  时光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市不锈钢保温杯产销异军突起,然而在红火了两三年之后却迅速衰退,并淡出人们视线。 许许多多企业家认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经历了市场洗礼的阵痛后,一大批致力于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真正通过提升质量来开拓市场的企业,终于实现二次复兴。

  企业的奋发图强,除了自身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有力地推动着。我市口杯产业的发展,更多还是得益于市政府和质监等部门的大力扶持。

  从2005年开始,在省和我市质监部门实施的“千家企业名牌培育工程”中,保温杯被列入重点行业。我市还专门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引导企业走质量提升创名牌的道路。 2009年,经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抽查,我市保温杯产品综合合格率为95.5%,质量指数为99.73。201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发文,同意并正式授予我市“中国口杯之都”称号。目前,我市不锈钢制品行业年总产值超12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的保温杯生产基地。

  门业,是我市五金行业致力于质量兴企的另一个真实缩影。经过多年发展,门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我市成功争创“中国门都”,奠定了我市门业在全国行业内引领的地位。

  然而在2012年8月,一场由《南方周末》报道引发的“防火门信任危机”事件,使我市众多企业顿陷困境。市政府立即联合质监、消防等部门出台整治措施,敦促行业转型升级。当年9月,市钢门窗行业协会召开自律公约签约大会,我市54家企业签署了自律承诺书,立下联合“守门”誓言。今年,市质监局还专门聘任徐歩云等19名行业佼佼者为行业质量监管员,为相关部门提供建议意见,协商解决行业发展的质量难题。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3月,市质监局开展了生产领域防火门产品质量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我市企业生产的防火门产品质量较稳定,企业所持有的防火门等认可证书均在有效期内,未发现假冒伪劣、身份证冒用等违法现象。

  “质量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市质监局局长杨可忠表示,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我市多个行业均建立行业协会密不可分。目前,我市共有各类行业协会近20家,其中由质监部门牵头组建的有9家,多年来,这些行业协会积极投身行业管理,在配合政府部门强化产品质量管理、企业生产技术改造、服务产业发展以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名牌争创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痛定思痛,小五金在质量升级中重生

  “神奇”二字印证质量强市的美丽嬗变

  热烈祝贺第20届中国五金博览会隆重举行

  我市五金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和质监部门这些年积极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奉献是分不开的。让我们在以下简要的工作总结中,一起去感受质监部门为推动质量强市、强区、强镇、强业、强企走过的坚实脚印吧。

  2003年至2006年以来,质监局大力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2005年实现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零的突破。2006年,形成了国家、省、金华、本市四级阶梯式以五金产品为主的名牌群。

  2009年,质监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从服务产品名牌向服务产业名牌、区域名牌新跨越。9月,我市被授予“中国门都”称号,实现了工业界“国字号”产业名牌零突破。

  2010年,发挥协会主导作用,抓好行业自律,完善质量诚信,严格遵守执行行业自律公约,维护行业的权益,极力遏制低价竞销,夯实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指导市不锈钢制品行业协会成功换届。同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我市“中国口杯之都”称号。

  2011年 ,在第16届五金博览会开幕式上,我市被授予“中国五金名城”和“中国家居清洁工具之都”称号。

  2012年,在第十七届五金博览会上,“中国电动工具之都”正式授牌。集中力量配合市政府开展“中国五金之都”申报工作。9月13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考察组8位专家一致同意授予我市“中国五金之都”的称号。

  2013年,帮助前仓镇政府成功争创“中国文教用品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并积极开展其他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争创工作。

  2014年 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下文同意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的县级市。9月,我市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政校合作质量人才培养平台——永康质量学校。同月,我市被授予“中国炊具之都”称号。

  2015年至今,质监局以顺利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考核验收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今年以来,我市创强工作受到多位上级领导高度赞扬。副省长朱从玖在批示中指出:永康的相关工作很有意义。

  质监部门

  创新奉献成果回顾


永康日报 博览会特刊 00004 2015-09-24 永康日报2015-09-2400011;永康日报2015-09-2400019;永康日报2015-09-2400012;永康日报2015-09-2400016;永康日报2015-09-2400017;永康日报2015-09-2400014;永康日报2015-09-2400013;永康日报2015-09-2400015;永康日报2015-09-2400018;永康日报2015-09-2400010;永康日报2015-09-2400009;永康日报2015-09-2400008;永康日报2015-09-2400007 2 2015年09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