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博览会特刊

文章导航

  伴随时代发展更新基础设施、改变表现形式

  永康文化:在喧嚣的城市中低调前行

  永康是一个工业都市,它并不是没有被称为“阳春白雪”的精英文化——如黄帝文化、状元文化、胡公文化与陈亮文化。其中胡公文化历经千年广为人知: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二字作为胡公的庙额,从此百姓敬胡公若神灵,奉其为“有求必应”的地方神。以陈亮为代表的陈派学者同样声名远播,方岩五峰书院与当时东阳的郭洞书院一起,成为当时繁荣的婺州文化代表。现如今,学者已逝,文风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永康人。此外,民国时期的省政府,有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后吴村,新近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芝英镇,都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耳濡目染中对市民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上述文化种种表现丰富,然而他们在整个永康并不占主导地位,我市文化主流是属于大众的通俗文化。主要表现为民俗表演,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九月重阳节前后最为热闹,那时市民以村为单位组成“罗汉班”,按照排定的日期到方岩表演、拜胡公、欢度假期,巅峰时期一天有四五十支“打罗汉”队伍,表演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周边县市,吸引表演队伍远道而来。

  村民们的表演展示项目还包括九狮图、十八蝴蝶、醒感戏、永康鼓词以及传统美术锡雕等。它们与方岩庙会等6个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九狮图还走出国门,多次出访东南亚和法国、新西兰等国家,并荣获中国艺术节金奖、全国华夏一绝大赛银奖,被称为“东方一绝”,这些都是我市的文化瑰宝,在时代的发展与演变中,在时间冲刷下越发熠熠生辉。

  而在我市千年历史长河里,孕育了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后,我市全面完成了全市719个行政村(社区)的非遗普查工作,共收集非遗线索10748条630多个项目,项目含国家级6项、省级14项、金华市级项目36项、市级项目66项,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5人,建立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生产性传承基地、教学传承基地等21处。

  上述文化发挥着它本身的渗透作用,而时代同样在助推文化的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首先,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的革新加快了讯息的传播速度。现在,观赏文艺表演等不仅仅是都市人体现品味的一种方式,就算在我市的偏远边界,文化同样以丰富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茶余饭后看《永康日报》,调到华溪频道听本地新闻,各类形式都在加载着时代的前沿讯息。

  再者,文艺活动同样下乡,为更多市民送去充满现场感的视觉体验和各类惠民服务。仅今年上半年,我市积极开展文化送下乡活动,完成送戏下乡演出70余场,送书7500余册、开展送电影下乡2125余场;开展“美丽非遗·文化礼堂行”活动,组织醒感戏等非遗项目到20个文化礼堂村演出,受到了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市经济的繁荣发达人所共知,伴随经济扩张,文化势力尽管低调却依然因其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外界的瞩目。行走于古老的街巷,石庙祠堂不乏悠远的历史感、厚重的使命感;置身于现代社会,人们又能感受到无时无处不置身在五金文化的包围中。

  对我市而言,尽管文化表现形式与其他县市有所不同,但屹立千年的五峰书院、翻新扩建的图书馆,这些兼具历史与现代感的文化命脉,渗透各镇街区甚至偏远地带百姓,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们。

  方岩庙会之踩高跷

  永康影剧院前身为永康剧院,成立于1982年。2002年时由于旧城拆迁改造,永康剧院与永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合并成立永康市影剧公司在此办公经营,改称为永康影剧院。它承载着永康30多载的影视文化,是我市历史悠久的老牌影院。今年年初,该影院完成改造提升,蜕变为永康影城,继续承担文化传播的重任。顺利回归后,影院可同时容纳860余人观看,实现影片全球同步首映,并打破单一影院独占市场的格局,形成我市多家影院鼎立的局面,进一步丰富了市民业余生活的内涵。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记者 陈慧

  鲁光艺术馆开馆

  市文化馆军营慰问演出

  热烈祝贺第20届中国五金博览会隆重举行

  现如今,忙碌的现代社会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生存竞争,人们生活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文化追求也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基础文化设施合时宜地持续地全面提升,包括图书馆藏书应时代趋势转战新媒体,永康影城改造后华丽蜕变,文化馆文艺成果大荟萃,等等。

  我市图书馆建于1978年,30多年来四易馆舍,最终定址紫微园北侧。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藏书30余万册,该馆致力于打造全省第一个实现全方位公共数字阅读集成系统的县级图书馆,实现藏书的免费下载与共享,同样着力实现2015年全市重点完成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即“百村千人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市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主要工作职能是对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组织、辅导、指导和研究,组织全市群众文艺的创作、演出和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等。

  目前内设艺术培训中心、民间艺术研究与展示中心、小剧场、书画展览厅、健身房、练功房等,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并吸引了众多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仅今年上半年,文化馆先后举办“情暖回乡路”欢送农民工返乡系列文化活动、水上舞台2015元宵文艺团队汇演(22场)等大型文化活动,带给市民无数视听饕餮盛宴。

  市博物馆是一座以百工文化为特色的地方综合博物馆,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7年对外开放,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办公用房、安防中心、报告厅五大部分,藏品按石器、脊椎动物化石、玉器、字画等类别收藏,尤以西周原始瓷、汉朝婺州窑瓷器、唐代铜器、宋代瓷器、清代铜铁器最具特色。

  ☞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

  ☞影剧院

  市图书馆十一届未成年人读书节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 帮助 ] [ 评论 ]
永康日报 博览会特刊 00010 2015-09-23 永康日报2015-09-2300005;永康日报2015-09-2300024;永康日报2015-09-2300023;永康日报2015-09-2300022;永康日报2015-09-2300011;永康日报2015-09-2300007;永康日报2015-09-2300027;永康日报2015-09-2300020;永康日报2015-09-2300010;永康日报2015-09-2300009;永康日报2015-09-2300021;永康日报2015-09-2300006;永康日报2015-09-2300008;永康日报2015-09-2300026;永康日报2015-09-2300028;永康日报2015-09-2300012;永康日报2015-09-2300014;永康日报2015-09-2300016;永康日报2015-09-2300018;永康日报2015-09-2300013;永康日报2015-09-2300015;永康日报2015-09-2300017;永康日报2015-09-2300019;永康日报2015-09-2300025 2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