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沟通的最大技巧是与孩子交朋友
“永报姐妹花”调查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近日,一条关于“开学伊始,兰溪12岁女孩小罗从自家小区21楼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的花季生命”的新闻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他们为孩子的离去感到痛惜之时,更对“如何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做好安抚,从而帮助孩子快乐成长”进行思考。
陪伴、教育、尊重是爱孩子的三个阶段,而沟通是贯穿始终的。如何选择沟通的时机沟通环境和话题都成了关键。近日,“永报姐妹花”工作室记者采用网上调查、上门询问、电话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调查。
□记者 周灵芝 章芳敏
J
记者手记
主动沟通
快乐成长
我们调查了40名家长,其中有10位家长直言与孩子沟通存在严重不足,孩子从不向他们倾诉苦恼或心事。16位家长反映,孩子有时偶尔会向他们倾诉烦恼,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让孩子稍等,他们忙完手中之事后才会重新找孩子谈话或者有时忘记了。表示自己经常与孩子沟通,陪孩子吃饭、聊天,相处非常融洽的家长有14位。
在26名与孩子缺失沟通或偶尔沟通的家长中,有20名家长觉得沟通看起来容易,因为大人整天忙工作,孩子整天忙学习,哪有时间沟通?再说了,大人和小孩沟通什么呀,有时连话题也找不到。
永康中学校长施振生认为,沟通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十分重要。现在社会多姿多彩,只要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要孩子树立健康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家长的沟通和老师的沟通少不了。
日常生活中,那些主动能找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孩子总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而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或者看到孩子心中有什么烦恼事不说,只能干着急。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只有不断改进沟通技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想什么,缺什么,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录一
结束成都生意回永陪伴女儿,值
赵先生,40岁,个体户,家住江南街道
赵先生和妻子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16岁,儿子11岁。赵先生结婚后,夫妻俩在成都经商,孩子交给父母照看。他们很少回家,每次回来都会给女儿带漂亮衣服,给儿子带游戏机。渐渐地,他们发现了问题,每次通话,孩子除了提出要求外,没有话题。
“两年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两个孩子管不住了。女儿爱打扮,常顶嘴。儿子则沉迷游戏。”赵先生说,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结束生意回永。
“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挣钱,无非就是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想通了这点,我们一个月内就将店转让出去。回家后,我每天送孩子,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利用空余时间陪聊,周末带孩子去超市、公园或爬山。”
赵先生说,他和妻子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渐渐地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女儿最喜欢动漫中的柯南,最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最喜欢干的家务是拖地等等。了解儿子最讨厌别人叫他“小胖子”,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是有人表扬他玩得比别的小朋友好。赵先生觉得,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现在女儿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儿子也每天都自觉完成作业。想起当初仓促结束成都生意回家,夫妻俩都觉得值。
实录二
谈话从“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始
胡女士,38岁,会计,家住华丰西路
胡女士的儿子今年12岁。胡女士说,她现在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坚持每天接送孩子。每天回家的路上,她都会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
“孩子也许是习惯了这样的‘开场白’。只要我问这个问题,他总会开心地和我说学校发生的事。比如,他家庭作业做得好,老师表扬了他;上体育课,他偷懒被老师罚跑步,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等。”胡女士说,每到这时候,她都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孩子受表扬时,她会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当孩子受到批评觉得面子挂不住时,她会告诉孩子,有人指正错误是好事。
胡女士介绍,现在孩子不管在学校发生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告诉她。“前几天,我去接孩子,有人问孩子我是谁。孩子不假思索地告诉那人,说我是他妈妈兼好朋友。”胡女士说,那时候,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实录三
每周看一场电影,看出与儿子的“铁”关系陈先生,50岁,职业经理人,家住金水湾小区
“平时,家长多陪陪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就不会有问题。”陈先生觉得他和孩子的关系,绝对能用一个“铁”字概括。每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便是他,而他和孩子的“铁关系”完全是电影看出来的。
陈先生说,孩子小时候,他就常常陪着孩子看动画片。《奥特曼》《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他都没少看。如此一来,他与孩子沟通时就有话题了。比如,看《哆啦A梦》后,他们会交流假如有一只机器猫,最想干什么事?看《奥特曼》后,他们会交流假如遇到坏人时,该怎么应对?
“现在孩子上初中,看电视的时间少了。但我每天临睡前,都会询问他完成作业的情况。每到周六,我和妻子就一起陪他看一场电影。”陈先生说。
实录四
学会让问题“缓一缓”
章女士,47岁,文员,家住金胜路
章女士说,女儿上高中后,就变得没以前听话了,考试成绩排名也下滑。她就拿出当母亲的威严,对孩子的错误批评得丝毫都不容辩解。
“有一次,对孩子进行的责骂后,我在微信上写下自己对女儿的爱和不得已的严厉。世界上每位母亲都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副严厉的脸。”章女士说,微信发出后,一条署名“摩天轮”的留言吸引了她,那正是女儿写的。原来,女儿看到微信后,知道了她的苦心,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
虽然只是在微信上留言,这样的沟通方式,让章女士与女儿间的隔阂消退不少。
现在,章女士遇到问题不会立马“发作”,而是先把事情放一放。她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再以朋友的身份约女儿散步、唱歌,在女儿心情舒畅的时候提出看法。她也渐渐明白,父母对子女最好的表达,莫过于适时沟通。
孩子,做错了改正就行。现在考不好,不等于将来也考不好。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好的。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