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底气与智慧
市党政企代表团深圳学习考察感想
□徐华水
编者按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愈加复杂的现状,市委、市政府积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确保了全市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为进一步寻求破题之路,从9月8日开始,我市党政企代表团一行远赴深圳,以对接资本市场为主题,开启了一场为期四天的“寻策之旅”“学习之旅”“增程之旅”和“希望之旅”,寻求企业度过“寒冬”之策,为积极打造“两大生态”、建设“两美永康”寻求工业经济更好发展的一剂“良方”。
考察活动结束后,市委书记徐华水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利用双休日撰写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底气与智慧》一文,本报今天予以全文刊登,以飨读者。同时,本报在刊发相关报道的基础上,也将持续关注此次考察活动,继续刊登一系列相关报道。
8日-11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我市2014年度纳税50强和部分正在筹备上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市级相关经济部门、镇(街道、区)“一把手”组成的庞大的党政企代表团,前往深圳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之旅。这场声势浩大的特殊“旅行”,既是传统的市委、市政府对年度纳税50强企业贡献褒奖的“荣誉之旅”,更是在我市经济下行和稳增长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到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创业创新最活跃、当今仍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深圳去经历“头脑风暴”,在“经济的寒冬”里寻找“春天气息”,寻求破解经济困境良策的“寻策之旅”;是去学习深圳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功经验的‘学习之旅’;是到我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去亲身感受魅力无穷的资本神话,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我市企业和全市经济发展像汽车增强动力一样的“增程之旅”;是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提振企业和全市经济发展信心的“希望之旅”。在深圳,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发展态势,听到的是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春天故事”,感受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天气息”。学习考察活动,使大家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提了精神、添了信心,都说有很多收获、感受和启发。结合永康发展实际,我有四点感想:
感想一:经济发展必然会遇到瓶颈和挑战,关键看能否突围
看了深圳后,我更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挑战是必然的。任何先发地区,都会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遭遇“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前,我市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先天不足,但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利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工业化的蓬勃兴起。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永康人天生的勤劳聪明、吃苦耐劳、敢于拼搏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占了短缺经济背景下的小五金发展先机,又将“船小好调头”的体制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加之后来大力度的外向型发展。30多年的努力,我们“一次出发”成功赢取了“中国五金之都”的美名,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工业经济基础,进入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但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今天,工业发展的步履慢了下来,我市工业被成本全面高企、市场日渐逼仄所困扰,出现了一些“去实体化”和有人说的所谓“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对此,一些人会痛心疾首。这次深圳之行,使我认识到,其实,单纯的制造环节流出并不可怕,只要不是连总部都一窝端掉。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也是什么项目、什么产业都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附加值低的产业,也因此较早遇到“发展瓶颈”。正因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举国上下的大规模招商引资,深圳很快实现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和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深圳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瓶颈,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说明我市经济发展老的路子已然走不通了,需要突围、改弦更张、另辟蹊径。
感想二:企业家要审时度势,善于学习提升,与时俱进
通过学习考察和思考,有些事是比较容易想明白的,譬如高和低。成本吞噬利润是个铁定的过程,这就像人工工资一定会上涨一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深圳,我们看到只有将低端、中端的制造,顺势而为演进到高端制造,才有可能在摊销不断攀升的成本之后,还有维持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高端制造要由高新技术支撑,也离不开精密装备和高级技工。但最关键的,莫过于企业家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一心想赚“快钱”,不是炒房就是炒股,那是没法静下心来搞实业的,更遑论锲而不舍、由低向高的努力。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活动中,我和市长都反复强调,希望企业负责人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要“认真看、仔细听、深入思、彻底悟”。企业家品性决定企业命运。经济热时似乎谁都能拉起一支队伍挣钱,需要的只是胆魄运气。如今经济大转型,必将淘汰不少人。这时关键是品性,以及品性所支撑的品质品牌。品性或是与生俱来,正如沈从文所言:“这种品性同趣味却全出之于母亲的陶冶。”然而品性也可以学习借鉴和自省改进,更可以锤炼转型。所以,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这几年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纳税50强企业负责人到北京、上海、宁波、杭州、深圳等引领发展的地方实地参观考察,让大家去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借鉴。其用心良苦,希望企业家们能够珍惜和体会。如果对市委、市政府这样的良苦用心无动于衷,历经本轮经济危机磨难而仍缺少品性提升,我想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或许距出局也就不远了。
感想三:企业要有长远发展战略,才能打造百年老店
深圳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功经验,是我们的榜样。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希望我市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由原来相对注重当前利益向更加注重长远发展转变。(下转3版)
“不谋战略不足以谋一役”,过去我市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往往习惯于把当前利益作为企业的第一战略,习惯“赚今天的钱、今天就赚钱”。但现在这个“今天”已经变了。深圳华强文化、华为技术、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成功都告诉我们,一个战略缺失的企业、不注重长远利益的企业,注定是不会有明天的,也是不可能成就百年老店的。如深圳华强文化坚持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打造“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我市的企业要向他们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长远发展战略。企业家们要学习“德国制造”“瑞士制造”等成功的经验,面对社会浮躁,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从“一年磨十剑”向“十年磨一剑”转变,要从“今天努力赚钱”向“明天更加值钱”转变,把企业长远的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中去考虑;在发展路径上,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实践证明,量质并举往往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有舍才有得。我市块状经济的发展和我市一些企业的成长,在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多、齐、低”,品种多、门类齐、价格低,数量扩张型路径突出。客观地讲,目前我市企业生产的绝大多数“工业品”质量确实还不如人意,往往只注重简单模仿和低价竞争,不注重产品质量,有的产品甚至败坏了永康制造的声誉。因此,也把我市一些原本优势的产品甚至产业带进死胡同。从我们深圳参观企业发展的实践去看,更加精准地专注在更少范围内的制造业上,减少产品门类,提高产品品质,努力实现从“标准制造”向“制造标准”转变,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市企业一定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要在“少(门类少一点)、精(品种精一点)、高(附加值高一点)”上下功夫,努力使企业的每一件产品都能够做到“匠心独运”“形似神更似”。只有紧扣需求,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专业、更精致,才是万古不易的人间正道。(下转3版)
党政企代表团一行参观深交所。首席记者 王晓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