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史料 历史的铁证
《永康龙山沦陷日记》序
□陈轩
我们龙山是个好地方。太平湖碧波荡漾,凤凰山曲折逶迤,境内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瓜果遍地,鱼跃粮丰。龙山镇属省级中心镇,拥有全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的故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然而,在70多年前,这里被日本侵略者所侵占,成了人间地狱。本书——《永康龙山沦陷日记(1942-1944)》,就是当时龙山老百姓灾难深重的生活写照。
本书的作者周靖峰(1917-1995),又名周汝龙,字世财,磐安人,70多年前曾在我镇吕南宅小学教书。这本日记就是他教书时亲历的龙山、东阳、磐安一带的实况。
当年26岁的周靖峰,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祖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况。
看,这是日军侵占以前的吕南宅:“夕阳西斜,清风徐来,野花吐艳,绿林成荫,行此良辰美景之春光下,深感造物者之赐予。”(民国三一年﹤1942﹥三月十一日日记)
看,这是日军侵占以前的新渥大岭下:“重重山岭,均从足下而去,鹄立岭巅,领赏故乡山野之处,青山丛丛,凉风瑟瑟,心旷神怡!右视绿竹丛中,隐露赭青色泥屋。心悠然去!”(三月十二日日记)
多美的吕南宅!多美的祖国大好河山!
然而过了一个月,千祥(东阳),四路口已变成了这个样子:“只是整条街都堆积着鸡头鸡翅、猪头猪脚、牛皮牛肚,鲜血淋漓,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两条街的店面门板都被砸碎,片片木屑,满目狼藉,被撕破的衣被,被宰杀的牲畜,满街乱扔,遍地鲜血,百姓受蹂躏的惨状,令人惨不忍睹。被杀害的百姓,被奸淫致死的妇女,东倒西歪,横七竖八,一片血腥。至于沿途被烧毁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满目焦黑(唯满街累积鸡头鸡翅,猪头猪足,牛皮牛腹,屯积满街,苍蝇侵腾,秽气谜(弥)空,二街之店面片片碎木,布帛碎撕,畜血盈滴,受遭惨状,几难目睹,被杀者到处皆有,奸毙者累累都是,沿途之房屋被焚者甚多……”(四月十一日日记)
“报信者至矣,言敌已临,村民提(扶)老携幼,挑箱背囊,纷纷向山野狂遁。余忙闭门而去,于山间果见三四十日军由四路口而来,又见有大批日军从下宅口而来,约有五百许,其时村民均立山野,止七八个相逆者,见马甚多,甚背均驼物件,一抵即敲门打户之声,浸透空际,继一日,机去其军顶,循循相旋四野视察。
刻后炊烟四起,知日军下驻弄食,并间夜驻于此。
野中灰屋,山间厂铺,均宿满人民,四野人头,惊呼哀啼,其况之惨难述,更有米未带一粒出遁者,竟何处吃?何处宿?”(四月十三日日记)
真是字字血,声声泪!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日军铁蹄下,顿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成了人间地狱。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样的场面,我们在电影、电视里也许见过,但现在却是发生在73年前的龙山,就发生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许多先辈就亲身经历过这些苦难,有的就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这本日记,就是铁证!
周靖峰的日记,促人深思、发人深省:为什么日本侵略者在70多年前能长驱直入,屠杀我国同胞,屠杀我们先辈?为什么耀武扬威、称霸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最终被我国军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战胜,在七十年前无条件投降?怎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及一切侵略者不敢、不能、不愿发动侵略战争?让我们以及全世界人民世世代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周靖峰当年写日记的时候,也许没想过70年后,他的日记会成为珍贵的史料,成为一本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材。当我读完这本日记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们编印这本书,就是希望龙山镇的所有干部、共产党员、青少年学生和全镇人民,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之际,好好读一读这本日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更高的爱国热情,热爱我龙山,热爱这里的碧水蓝天,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关爱这里的老人、妇女、孩子,所有的龙山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两美龙山“,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要记住,我们龙山人民历史上就有爱国主义优秀传统,状元陈亮,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写过许多爱国诗词,如“叹世间,多少恨,几时平!”“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对遗民有如皎日,行万里依然故物,入奏几策,天下里,中定于一”等等,每当读到这些词句,总能让人双目为之鲜亮,精神为之振奋。后人评价他的词篇“这般喷吐迸发的热情,激越高昂的声调,在整部唐宋词里,表达爱国赤诚的作品,可以跟他并比的能有几何?”抗战时期,陈亮爱国诗词曾在全国一度广为传播,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勇气。今天,重温他的爱国诗篇,结合“沦陷日记”,将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和领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这本书能编印发行,永康二中的程中豪和徐天送两位老师功不可没。程中豪老师慧眼识珠,在旧书摊上淘得“宝物”;徐天送老师将它整理、翻译,让它重现天日,使我们龙山多了一部历史文献,厚了一分文化底蕴。我们向两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以上是我读日记的一点粗浅心得,权且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