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秋养生 要防秋乏秋燥秋膘
中医建议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初秋时节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山川大药房常年应诊名中医郑亚夫提醒市民朋友,此时应当注意“三防”——防秋乏、防秋燥、防秋膘。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高云淡的秋天,人们感到要比夏天舒服得多。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
“夏日里,人的皮肤湿度大、体温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人体过度消耗体力和津液。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因此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郑亚夫说,出现“秋乏”主要是由于从炎热、潮湿的夏季到相对干燥、凉爽的秋季过渡中,人的机体发生变化所致,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
此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身体尽快度过“秋乏”的调整期,比如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是提高身体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者 施美园
天气转凉,有些人的胃口似乎会好起来,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的气候,让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
郑亚夫建议,市民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掌握科学的健身方式,有计划的增加活动量。郑亚夫认为运动强度不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能消耗很多热量,防止脂肪堆积。如慢跑30分钟,大概可以消耗300—350千卡热量。没有训练基础的朋友,可以从散步开始,到快步走,最后过渡到跑步。
专家顾问团QQ:892262844
郑亚夫坐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秋风起,但在降温的同时也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
“入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热则燥而热,深秋凉则燥而凉。”郑亚夫指出,秋季雨水少,天气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口舌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及发痒等一系列燥症。
根据中医养生“燥则润之”的原则,郑亚夫建议秋天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为主。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也可以用30克麦冬、15克菊花一起煎水代茶饮来清热润肺。平日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等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助生津防燥。
时下已是处暑节气,晚上要注意早睡一小时养阴,防秋燥、提高抵抗力。早上,睡醒后不必立刻起床,可先赖床5至10分钟再起,使全身得到舒展,利于阳气旺盛、气血运行。
适当运动帮助解“秋乏”
早睡一小时可防秋燥
低热量食材轻松去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