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如何完善“方岩丹霞魅力小镇”概念规划?市规划局请您提建议
日前,《永康方岩丹霞魅力小镇概念规划》正式出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规划项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将方岩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小镇”。
建设美丽方岩一直是永康人民的美好梦想,事关永康的长远发展,如何绘就丹霞魅力小镇的美丽蓝图,规划的调控和引领作用不可或缺。为彰显方岩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山水特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要求,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永康方岩丹霞魅力小镇概念规划》,并开展了多轮实地踏勘、座谈走访、专家研讨,几易其稿。7月23日,在市政府召开的规划论证会上原则通过了该概念规划。
为让魅力方岩建设形成全社会关注的氛围,方便公众参与,该规划将在市政府网站(www.yk.gov.cn)和其他新闻媒体上同步公示,进一步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可以通过邮寄或者拨打热线电话等形式进行参与。热线电话:0579-87182052,邮寄地址:永康市规划局(花园大道309号),请广大市民积极献计献策,让“美丽方岩梦”更丰富,更完善,期待美丽方岩早日呈现在你我面前。
小镇六大功能板块
2、资源特色分析
自然与人文交融是方岩小镇最大的空间特色,可以立足点、线、面,从景点、老街和示范区3个层面来分析:
就景点而言,有以胡公庙为代表的岩顶寺庙,以五峰书院为代表的岩洞书院;就老街而言,丹霞丘陵与山村聚落紧密融合,沿着橙麓—岩上—岩下的山地村路,有一系列望向方岩丹霞的观景点,形成一条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动态景观视廊;就示范区一带而言,以双门村为例,能够通过对公婆岩的借景实现景区与小镇新区的融合。
规划针对研究范围,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功能空间结构,提出如下规划策略:有山有水 山水休闲——丹霞自然奇观的深入体验;有源有流 文化体验——浙中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有居有产 产镇融合——产业人居共荣的文创休旅小镇。
规划最终串联如下六大板块的功能:
城镇功能集聚区——承担居住、商业、教育、文化等城市基本功能的新区板块。
文化休闲核心区——保护展示、体验休闲、文化体悟、会议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核心区。
山水休闲拓展区——影视产业、乡野郊游、农家休闲、户外拓展、山林采摘为主题的生态游憩区。
丹霞群峰保护区——保护自然丹霞地貌,开展郊野徒步、野外露营等游憩项目。
五金精工产业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集中发展精品化五金制造。
古镇文化保护区——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芝英为核心,打造特色古镇风貌片区。
2.2 空间特色
3.3 小镇规划
记者 陈慧
版式 蒋立峰
自然人文荟萃
——丹霞群峰胜景
方岩丹霞不但可以深入群峰翠谷、登临山峰岩顶深入体验,在广袤的群峰岩洞之中,积淀了大量的历史人文遗迹。
浙中文化名片
——名人书院文化+胡公文化
方岩五峰书院是以陈亮为旗手的永康学派的发祥地。现今,围绕五峰书院,方岩已成为全国性的陈亮学术研究中心,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
胡公文化是我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如活跃至今的庙会节庆演义,上香祭拜胡公引发的旅店产业文化,都兼具文化特色和商业活力。
再现抗战历史
——浙江抗战指挥中心
1938年-1943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迁到方岩办公,方岩成了全省的政治中心,现保存有相关遗迹24处,其中录入省文物保护的有22处,主要分布在橙麓、岩上、岩下等四村中,可谓是露天的抗战历史博物馆。
传承百年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
方岩的五金手工制造技艺传承已久,其中以衡器最为著名,规划以作坊、集市等传统生产空间为依托,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传承基地,适当进行精品工艺生产,将产业和旅游两者结合;同时庙会文化中的打罗汉、十八蝴蝶等民间曲艺也要进行保护和传承。
1 旅游集散中心;2 旅游产品展销中心;3 餐饮会所;4 创意艺术村;5 鲁光艺苑;6五金市场;7手工衡器工坊;8 游客中心;9 程氏宗祠;10 商务接待中心;11 橙麓百工技艺传承基地;12 五峰国学教育基地;13 五峰书院;14 山水剧场;15 岩上、岩下文化休闲老街;16 方岩文化会馆;17 胡公殿;18 石鼓寮影视文化基地。
3.3.2 空间规划
方岩丹霞魅力小镇规划研究范围东至方岩风景区边界、西至芝英镇、南至杨溪水库、北至古山镇,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包括示范新区、金江龙、两头门、橙麓、岩上、岩下和西村(其中示范区面积1.57 平方公里,其余六大村庄面积3.00平方公里),总面积4.57平方公里。
规划立足核心资源特色, 城景共筑,延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特色,塑造丹霞小镇魅力风貌;古为今用,创新活化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打造永康特色文化名片;产镇一体,延续传统五金制造业,开拓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营造文创休旅小镇品牌。
3、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
4、产业策略
5、专项规划
规划根据资源特色策略产业形态,将文化资源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对应不同的业态、项目和规划措施。第一类:不可移动的高等级文保建筑,予以严格保护,系统展示。第二类:老街大量的传统名居遗存,予以功能置换,活化利用。第三类: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活态保护,继续发扬。第四类:针对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予以扩大规模,培育创新。
道路系统规划:除对外交通之外,小镇的内部交通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机动干道/电瓶车道路、景区/组团间道路,以及慢行交通道路。
机动干道/电瓶车道路宽6米;景区/组团间道路宽度2-3米;慢行交通道路宽度1.5-2米,后两者均采用乡土石材铺设。
特色慢行系统策划:丹霞画卷——针对丹霞丘陵、山谷之间以及丹霞丘陵和山村聚落之间的空间视觉联系,打造由山谷之内,和街巷之中分别望向丹霞丘陵的两条动态游赏路径。翠谷骑行——穿梭于丹霞山水和山地街巷之间的特色山地自行车体验线路。
立足小镇核心区范围,规划结合自然资源和村落等建成环境,把小镇划分为以下六个典型风貌区:
小镇活力新区
范围:小镇示范新区;风貌:安置外迁原住民的小镇新区,街道和建筑的尺度和体量较为人性化,风格以新中式为主,与周边的丹霞山水环境紧密融合。沿方岩大道一侧集中设置体量较大的建筑组团,以提升方岩大道景观带的形象。
五金产业聚落
范围: 金江龙;风貌:在保留现状的产业组团的基础上,强化街巷格局和肌理,梳理公共开敞空间;沿方岩大道一侧集中设置体量较大的产业功能组团,以打造依托方岩大道的景观带。
丹霞田塘村居
范围:两头门、公婆岩、橙麓村;风貌:整体上营造丹霞群峰下的田园村居。村居以传统建筑院落作为构成单元,以水系加以沟通环绕,凸显乡野映衬下的人文氛围。
岩下休旅古村
范围:岩上村、岩下村;风貌:丹霞群峰下的传统民居聚落,历史文化氛围突出,街道空间围合感强烈。建筑修缮或者增建时需注意用材和体量。
五峰人文翠谷
范围:五峰书院、寿山坑;风貌:翠谷幽静,溪潭清澈,建筑院落风格传统,体量适中,于自然生态中凸显千年人文气质。
丹霞田园溪村
范围:西村、石鼓寮;风貌:打造丹霞山下的传统田园乡村风貌,村落街巷格局和肌理突出,建筑风貌以传统为主,新建建筑可以采用新中式;依托贯穿村中的溪流打造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乡土、质朴、舒适的山村人居环境。
5.2 小镇风貌引导
规划定位:规划整合现状村落,围绕丹霞和文化两大核心魅力,打造集于山水休闲、文化体验、文创产业、现代人居于一体的浙中顶级文创休旅小镇,形成群峰翠谷绕方山、千年人文藏岩穴的丹霞风貌新印象;文化资源类型最密集、分布最集中的文化朝觐新地标;立足永康、助力周边产业经贸发展的商贸休闲新典范。
5.1 道路交通规划
3.1目标愿景
3.3.1 用地规划
3.2 区域规划
2.1 资源特色
小镇空间规划图
小镇用地规划图
(该概念规划为征求意见稿,内容以最终审批为准。)
小镇道路系统规划图
小镇规划图
悠游人文丹霞
自在方岩小镇
记者 林群心 摄
产业策略:产城一体,城景联动,以泛旅游产业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泛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通过各类资源整合,空间布局和产业引导,使风景区旅游产业和景区周边,乃至外围城镇的配套服务产业彼此关联,形成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联动,从而以泛旅游产业带动风景区和城镇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