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会导致“卧不安”
医生提醒:失眠者需要先调理脾胃
□ 应玲菲
近段时间,28岁的应先生老睡不好。医生开了中药让他“调理脾胃”。他纳闷:“失眠与脾胃有何关系?”
为何“卧不安”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回答了这个问题——“胃不和则卧不安”。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饮食不节、肠胃受损、胃气不和,就会导致失眠。
我市新河路陈勋中医诊所的医师陈勋提醒市民:如果失眠,不妨去看看胃。
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失眠人群中,约有43%的人群是因“胃不和”造成的。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一是饮食不节。平时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过饱,喜吃夜宵,无形中增加了胃的负担,致使胀满难受而影响睡眠。
二是患有慢性胃肠疾病。有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结肠炎等病的市民,大都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胀满不适或胀痛等症状,导致睡眠障碍。
由此可见,“胃不和”与"失眠"两者互为因果,而失眠会加重胃肠机能发生紊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失眠
陈勋认为: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寐。结合现代人坐得多,膏粱厚味吃得多,运动少的生活方式,陈勋觉得,“痰食停滞,肝气郁结”是引起各种急慢性胃病的主要原因。
为此,中医上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胃气和则神安,神安则安睡。另外,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能很好促进胃肠蠕动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