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永报姐妹花

文章导航

  永报姐妹花调查·关爱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篇

  生活自理难处多 孤独寂寞最难熬

  镜头四

  孤独寂寞最难挨

  人物:李娥 年龄:76岁

  住址:龙山镇新屋村

  记者来到李娥老人的家时,她正坐在后门处纳凉休息。与周边崭新的水泥楼房相比,李阿婆住的土坯房显得很陈旧。

  李阿婆今年76岁,20岁时从东阳嫁到新屋村,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和小儿子已去世。二儿子在衢州做生意,过年才能回来,女儿则外嫁东阳。自从老伴前年去世后,李娥都是一个人生活。

  “这几天感觉身体没力气,只能躺在床上休息,等到集日时,女儿会过来看我,她会陪我去医院。”李娥说,虽然一个人生活,但也很自在,种了蔬菜够自己吃。每逢集日,女儿会从东阳过来看望老人,并带来一些生活用品。二儿子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生活,就把隔壁一间房子便宜租给别人,让房客在老人生病或遇到什么事情时可以照顾一下。

  记者把永报姐妹花的心意红包送到老人手里,她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我,你们就像我的亲人。”

  镜头五

  一年只花1400元

  姓名:姚小妹 年龄:78岁

  住址:花街镇龙潭里村

  今年78岁的姚小妹常年独居村中,生活清贫,家中十分简陋,电视机是唯一的电器。老伴去世已多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奔波,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姚阿婆患有甲状腺病症,近几年身体状况不太乐观。

  “都这把年龄了,不看也罢,看病还要花钱。”姚阿婆摸着脖子上的肉瘤说,自己一年的零用钱只有1400元。其中1000元是政府发放的补助,400元是儿子给的,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病。

  提到孙子,老人脸上多了些许思念和牵挂,“端午节孙子回来陪我吃了顿饭。隔了这么久,有点想他们了。”

  “平时能解闷的事,也就是看电视了,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电视频道都‘逃’走了。”姚阿婆指着那台旧电视机说,“没办法,我只能早早睡觉了。”

  记者送上了永报姐妹花心意红包,在现场拨打了数字电视维修的联系电话,了解到不能播放的原因,是因为欠费了。

  “我会和她的儿子联系,让他去交欠费。”同行的龙潭里村村委会主任胡廷贤说。

  镜头三

  盼儿女常回家看看

  人物:金桂香 年龄:80岁

  住址:城西新区乌牛山村

  金桂香靠着门,眺望村口,仿佛要把炎热的日头都望穿。她有四个儿女,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儿子因为前几年生意失败,常年在外奔波。

  走进金桂香的屋子,只有两间老房,一间是灶台间,另一间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十分简陋。几年前,金桂香头部右侧受到过撞击,凹了进去,有时意识不是很清晰。

  村委会主任俞福东介绍,金阿婆不会种菜,常常就着雪菜配饭,有时候菜都馊了还在吃。俞福东说:“大家都觉得她特别可怜,大家也时常会接济她一些蔬菜、油米。”

  老伴去世已经多年,常年独居的金桂香最盼望的事,就是儿女能回家看看,陪她聊聊天。

  记者当即把永报姐妹花的心意红包递给老人,并打电话给她的女儿,希望她抽时间回来看看母亲。她的女儿答应周末就带孩子回来看望,还会给母亲带些新鲜蔬菜。

  临别时,金桂香依依不舍,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镜头二

  用凳子当拐杖行走

  人物:褚丹桂 年龄:89岁

  住址:前仓镇界牌村

  低矮的一层楼,不到20平方米。内墙的红砖还没粉刷。窗户玻璃也没安装,只用一块布遮挡着。这就是前仓镇界牌村89岁的阿婆褚桂丹居住的地方。

  据村委主任章德妙介绍,褚阿婆生活坎坷,腿脚不便,经常把凳子当拐杖用,在房间里踱步。由于年纪大了,听力也不好。

  记者得知,4年前,褚阿婆的老伴去世。次年,她又不小心摔断了腿。她的儿子是名泥水工,收入不稳定。

  “活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三千元左右。可是,活少时就干一天歇一天。”褚桂丹的儿子章高清言语中透露出几分忧愁。

  章高清有两个女儿,最大的已经上大学,最小的也有14岁了。妻子身体不好,没有上班。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肩上。可他并不气馁,对记者说:“只要自己肯努力,总能渡过难关的。”

  “你们真是好人啊,特意来看望我老太婆,还给我送了个大红包,谢谢你们啊。”收到永报姐妹花记者的心意红包,褚阿婆有些激动,她说,这份心意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首席记者 王晓鸣

  记者 陈晓苏 秦艳华

  程轶华 颜元滔

  章芳敏

  见习记者 王朱敏 陈凯璐

  近日,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2014年,我市60岁以上老人107270人,70岁以上老人46252人,80岁以上老人16674人,90岁以上老人1805人,100岁老人26人。

  在十万多的老年人口中,我市至少有20%-30%的老人是空巢老人,还有更多的老人虽然和儿女住在一起,但是儿女工作繁忙,白天都是老人独自在家,很少有和儿女交流的机会,这些老人在精神上也是“空巢老人”。

  今年6月至7月,永报姐妹花秉承着“坚持新闻为民,关爱弱势群体”的工作原则,走访了多个边界村,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为空巢老人送去“关爱空巢老人”的心意红包。

  人物:黄阿丹 年龄:95岁

  住址:唐先镇下位村

  独居山区却缺柴火

  推门走进唐先镇下位村黄阿丹老人家,一股霉味扑鼻而来。房间里没有开灯,光线昏暗,过了几秒钟,大家才适应眼前的光线,同时也看清了房间里的布局:厨房、卧室混为一用,房间一侧是一个炉灶,房子中间是一张床。

  听到有人进入,原本卧在床上的银发老人挣扎着坐了起来。永报姐妹花记者赶紧上前把老人搀扶起来。

  黄阿婆今年已经95岁高龄,独居,身体还算硬朗,平时烧饭做菜都靠自己。“烧饭不怕,就怕没柴火。”黄阿婆说,现在留守在村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金坑地处山区,山上也有不少干柴,但对她来说,上山砍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随行的村护林员蒋金行说,这是举手之劳,阿婆家的柴火以后包在他身上,阿婆七十多岁的儿子也表示会帮母亲解决。在场的村干部也说,今后会常到阿婆家转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记者递上永报姐妹花的心意红包,黄阿婆湿润了眼眶,接过红包连声说着谢谢。

  镜头一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0013 2015-08-19 永康日报2015-08-1900005;永康日报2015-08-1900006;永康日报2015-08-1900025;永康日报2015-08-1900023;永康日报2015-08-1900024;8804;永康日报2015-08-1900027;永康日报2015-08-1900026;永康日报2015-08-1900031;永康日报2015-08-1900028;永康日报2015-08-1900030;8803;永康日报2015-08-1900036;永康日报2015-08-1900032;永康日报2015-08-1900020;永康日报2015-08-1900018;永康日报2015-08-1900019;8805;永康日报2015-08-1900022;永康日报2015-08-1900021;永康日报2015-08-1900015;永康日报2015-08-1900013;永康日报2015-08-1900014;8807;永康日报2015-08-1900017;永康日报2015-08-1900016;永康日报2015-08-1900029;永康日报2015-08-1900011;8806;永康日报2015-08-1900012;永康日报2015-08-1900008;永康日报2015-08-1900010;永康日报2015-08-1900009;永康日报2015-08-1900007;永康日报2015-08-1900035;永康日报2015-08-1900034;永康日报2015-08-1900033;8849 2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