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市中医院肿瘤内科以技术赢得发展,以服务构建口碑

  医者仁心 为病患撑起一方晴空

  “技精护士周佩佩,扎针不知痛何在。”“快活乐笑是施平,手巧心灵技艺精。”……翻开市中医院肿瘤内科意见薄,一首首“感谢诗”格外出挑,这是现年89岁的退休教师凌德庆感恩医护人员所作。

  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给人的感觉像个居民区,你可以在这儿品品“邻里乡情”:医生办公室里,七八个医护人员和前来咨询的病人及家属“挤”在一块儿,交流病情;病人走路不方便,医生主动把病人从这一栋背到另一栋楼4楼去做胃镜;病人没有儿女照料,护士主动替老人买饭擦身;5岁的白血病儿童入住该院,医护人员主动捐款让孩子转去上级医院治疗……

  身为我市名中医,胡黎清时常要去专家门诊坐诊。“有些家住乡下的市民特意坐早班车来看病,等到我们8点上班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早上我还要交班,到门诊有时已经迟到了,可病人却没有一句抱怨,反而帮我开窗、开灯,说理解我工作忙,每每这时,我都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们。”所以,每到坐门诊胡黎清都起码提前半小时上班,她说:“上午中药房特别繁忙,病人看完病开完方,还得排队抓药,如果不一早过来可能就要等到下午,这么热的天,对于乡下的病人来说特别不便。我早点上班不算什么,可对于病人来说可能就省下了半天时间。”

  有时去医治,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治、帮助、安慰,沉甸甸的6个字,便是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的工作及生活写照。胡黎清说:“医治并治愈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帮助、安慰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肿瘤内科医护人员也会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肿瘤,不少人闻之色变。但在市中医院,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天天与肿瘤打交道,并且将克服它视为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周到的服务、先进的手段、齐全的设备,肩负起为患者解除疾苦的任务,让更多与病魔斗争的人,获得美好的生活。他们就是在市中医院院长吕章春带领下的肿瘤内科医护团队。

  多一些医患交流,多一分医患和谐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肿瘤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肉体、心灵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如何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病情并规劝病人尽早接受治疗是一门学问。

  例如,对于很多人来说,化疗是个很“恐怖”的词语。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癌症患者到了末期,无药可救的情况下,才会依靠化疗来延续生命。“其实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化疗技术也日新月异,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病人因恐惧不肯接受化疗,反而可能引起病情恶化。”胡黎清表示,患者积极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良好的沟通是积极治疗的前提。

  胡黎清说,肿瘤内科也常碰到患者和家属不理解医生的诊疗方案的情况,碰到这些病人,责任战胜了无奈,胡黎清和其他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沟通,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换来的是患者的康复或感激。

  去年,孤寡老人应先生因患恶性淋巴瘤到市中医院治疗,其脖子左侧有明显肿块。考虑到应先生的实际困难,市中医院针对其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等制定了合理、规范、个性化的方案,应先生积极配合治疗,化疗两次后即取得良好效果,后回家休养。复发后,应先生又到市中医院做了四次化疗,如今在家休养,虽没有痊愈,不过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而是慢性病,随着肿瘤研究的进展,相信这种观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来说,看到越来越多的早期患者得到治愈,进展期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他们总是感到自豪。看到终末期病人由于他们的努力及精心呵护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他们也感到欣慰。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病患撑起生命绿荫

  基层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市中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病人以久病、重病、临终病人为主。很多病人去过上级医院,也有些人多家医院就诊,所以对医疗及护理的要求较高。

  为满足病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医疗护理能力。每日晨间交班是他们最佳的学习时间,医生、护士交接好工作后,分别就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每周二晚,医护人员聚集在科室内加强学术交流,开展病例讨论。此外,该科医护人员时时抓住院级业务学习、定期或不定期考核、院外学习等方式,锻炼自身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更重要的是,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从不带个人情绪上班,“医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及对待治疗的态度,虽然医生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位病人,但我们可以与病人成为朋友,真心地倾听、理解病人的诉求。医生不能仅仅只有药物和手术刀,给病人援助及安慰也是我们的责任。”

  胡黎清介绍,科内开展“姑息治疗”,它是贯穿于肿瘤治疗始终的一种方法。姑息治疗除了疼痛和其他症状的控制外,还着眼于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带瘤生存”的愿望成为现实。

  “现代医学给肿瘤治疗提供了许多方法,比如化疗、靶向治疗、中药治疗、热疗等。”为了使每位病人都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治疗,市中医院肿瘤内科每个病人都经由全科医生讨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该院对常见肿瘤及恶病质等多种并发症的诊疗也已发展为专科特色。去年,市中医院又引进了全身及局部热疗机,为广大病患带来福音。

  □记者 李梦楚

  有时去医治,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专家带你重新认识肿瘤

  提到“肿瘤”“癌症”等字眼,不少人会将其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划上等号。市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永康市名中医胡黎清介绍,事实上,肿瘤一般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没有生命危险,恶性肿瘤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癌症”。

  人为什么会得肿瘤?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要追溯到久远的时代。《内经》中“噎膈不通,食饮不下”“虚邪中人,留而不去……息而成积”“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瘤者攻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等,都是对肿瘤症状、成因及治疗的描述。

  一言以蔽之,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缘于机体平衡的破坏。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生成不足、代谢障碍、脉络不通,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内停、热毒蕴结相互交织,日久形成肿瘤。

  “所以我们应该在机体出现失衡时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精神不谋而合。”胡黎清说,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身体免疫功能正常,即正气存在,癌细胞并不会“兴风作浪”。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被击破,防御机能很快下降,失去识别及抗击能力,病情会快速进展,加之恐惧心理往往致使病人不配合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人们‘谈癌色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肿瘤病人发现相对较晚,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不佳。”胡黎清说,肿瘤的发病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相关统计表明,癌症三分之一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可以缓解。只要能够“防患于未然”,即有可能在它慢性过程的某一阶段遏制住它的进展。

  市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黎清下乡义诊。

  护士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0004 2015-08-15 永康日报2015-08-1500007;永康日报2015-08-1500019;永康日报2015-08-1500009;永康日报2015-08-1500013;永康日报2015-08-1500014;永康日报2015-08-1500015;永康日报2015-08-1500016;永康日报2015-08-1500011;永康日报2015-08-1500017;永康日报2015-08-1500018;永康日报2015-08-1500012;永康日报2015-08-1500010;永康日报2015-08-1500020;永康日报2015-08-1500008 2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