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农业锦绣天 农民笑开颜
从数字中寻找我市“两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去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3.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9元,同比增长11.5%。
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5%
建立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2个,“两区”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粮食机烘率达60%。
¥
每年安排2000万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率先在全省出台粮食功能区“以奖代补”100元/亩的奖励政策,整合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投入“两区”;设立1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融资风险担保基金”。
每亩100元以奖代补,全省率先
到目前为止,我市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面积7.7万亩,省级千亩粮食功能区1个、金华市级示范性粮食功能区2个;2个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48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金华市级验收。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全市关停拆除养殖场(户)758家,整治提升87家。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双控”专项行动,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2.8万亩、统防统治7万亩、高效农药替代6万亩,推广缓(控)释肥1.2万亩。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2.8万亩
化肥
唐先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验收,其中3500亩葡萄基地配套用上滴灌技术,节水约50%。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
采用滴灌技术节水50%
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35.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46台、农用小型拖拉机4015台、水稻插秧机180台、联合收割机308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28套、谷物烘干机86台,建成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21个。
农机总动力35.8万千瓦
高标准规划农业“两区”建设蓝图,制定“1255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标:即建设1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50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计划通过8年至10年努力,力争建成1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高标准制定“1255工程”
我市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5年刷新金华市最高单季稻单产记录,去年高产田创全省最高亩产1029.2公斤。
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5家,家庭农场217家。
建成粮食功能区7.7万亩
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3%
农业龙头企业79家
创全省最高亩产1029.2公斤
数字是枯燥的,却是最有力的,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一串串数据,反映了我市农业“两区”建设的成果,其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业生产的重视,显示了我市抓好精品农业、优质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科技农业的决心,展示我市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信心。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农业生产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土地集约提高种植效益,“机器换人”走进农业领域,主动触网对接“互联网+”,传统农业大踏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如今,“两区”已成为我市强农惠农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重要平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粮经轮作、立体栽培等农作创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两区”在农产品安全、科技进步、产量提升等诸多方面,已成为我市农业的新标杆。
主导产业示范区
特色农业精品园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清溪现代农业综合区
杨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制图 蒋立峰
□记者 张赤奎
永康农业“两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