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干部要走下去,干起来
□市委书记 徐华水
最近,由省委主办的《今日浙江》刊登了我市前仓镇妇联主席黄吉斌写的乡村札记《荆川岸边农家忙》一文,我认真地读了,很受感动,也颇受启发。黄吉斌是一名80后的乡镇干部,她对于自己所联系村的发展建设,如此用心,能沉下身子“接地气”,踏踏实实与村干部、老百姓一起谋事创业,令人欣喜。现在,她文中所写的后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面貌一新,大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民宿经济已初显蓬勃生机。这说明,我们的干部只要能走下去,把心思用在“干”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同干部群众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干事业,是能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的。
现在在基层普遍存在这样一些倾向: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干部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降低了。按理说,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发达了,更加方便了干部走下去深入到群众中、与群众加强沟通;干部文化、学历提高了,表明我们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应该更高了,我们的干部有能力和水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领着群众一起干。所以,我读了黄吉斌写的乡村札记后,就在想,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直接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的干部就应该像她那样,走下去,干起来。身上少些香水味,脚下多些泥土味,真正沉下心去,俯下身子,走进村子、社区,与百姓心贴心,与群众心连心,与基层干部百姓一起干。
走下去,就是要迈开双脚,走出办公室,走出文山会海,走进村子、社区,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间,到村、社区去认真地、仔细地走走看看。走下去,不仅要迈开双脚,还要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像黄吉斌一样开动脑筋,不要走马观花,“葫芦掉进井里,还是在水上漂着”。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掌握更真实、更鲜活的社情民意,拉近与普通百姓距离。只有真正走下去,双脚才不会“踩空”,头脑才不会“发空”,问题才不会“抓空”。再大的困难和再多的问题,只要走下去、走进去,用心去做,就会迎刃而解。
走下去,还要干起来。干起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起来就要在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盼怨的基础上,找出制约村庄、社区发展的“症结”,帮助谋划好村庄、社区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像黄吉斌一样,与村干部老百姓商量着干,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干。可以说,走下去是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基础;干起来则是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关键。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十六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着力加强“两大生态”的建设。“两大生态”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只有我们干部走下去,干起来,把基层基础夯实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社会生态才能在我们的手中一点点化为现实。我希望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在镇(街道、区)工作的党员干部都能像黄吉斌一样走下去,干起来,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一点一点在基层农村、社区抓落实,为“二次出发,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建设‘两美’永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干部真正走下去、干起来,就一定能收获一种不畏艰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收获一项应对复杂局面、处理难点问题的实际本领,收获一份与百姓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感情。 (黄吉斌文章详见2版)
前仓镇妇联主席黄吉斌是位“城里侬”,也是一位80后乡镇干部。三年的乡镇工作,让她逐渐熟悉了农村环境和生活,深深地爱上了那里的一草一木和泥土的芳香。
不久前,《今日浙江》2015年第11期“乡村札记”专栏刊发了黄吉斌所作的《荆川岸边农家忙》一文。市委书记徐华水看后深受感动,特意写出一篇题为《干部要走下去,干起来》的读后感,希望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在镇(街道、区)工作的党员干部都能像黄吉斌一样走下去,干起来。
本报现将徐华水和黄吉斌的文章予以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