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永报姐妹花

文章导航

  永报姐妹花调查发现,越来越多孩子不会说本地土话

  只有两成儿童用永康话交流

  􀲼调查后记

  □记者 周灵芝 章芳敏

  “孩子放暑假回老家,不但方言没学会,反而使老人的普通话‘被提升’,城里的孩子现在都只说普通话了?”昨日,象珠镇寺口吕村的徐大妈反映,4岁的外甥在城区上幼儿园,张口闭口说的全是普通话。她就暗暗下决心要让孩子学会永康话。这个暑假,女儿女婿请她帮忙照看孩子两个月。她打算用这段时间让孩子学会说永康话,没想到一个月下来,孩子一句永康话都没学会,可她的普通话却说得挺顺溜了。

  如今,像徐大妈这样感叹的长辈还真不少。当你开口说“滑稽小侬、你给契啦、黄伍……”这些永康话时,家里的孩子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问:“在说什么呢?”为此,永报姐妹花记者就“你家孩子是否会说永康话”做了一个小调查。

  方言承载着民俗遗产

  记者调查了40名市民,其中大人30名,未成年人10名。在成年市民中,8名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会说永康话,平日在家基本上用永康话交流;13名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会说永康话,但发音有些“南腔北调”,可和孩子在一起,还是更喜欢用普通话交流,;6名家长表示,孩子能听懂永康话,但不会说;3名家长表示,孩子不会说永康话,也听不懂永康话。10名未成年人基本上用普通话交流,但也能听懂永康话。

  调查采访中,支持孩子说永康话的市民认为,方言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地方的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往往存在于方言所承载的民间文化里,家长和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学习方言,将方言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说方言必须从娃娃抓起,小方言承载的是大文化。

  然而,一些市民又觉得支持推广普通话是社会的进步,与不同地方人的交流很有帮助。他们认为,孩子以后上学、考试、找工作都需要用普通话。

  能听懂但不会说永康话

  人物:沈先生 年龄:45岁 职业:个体商户 住址:时代广场

  “我女儿今年14岁,正读初一。平时,我一般和她说永康话,她和我说普通话。”沈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土生土长的永康人,孩子也从小生活在永康。当孩子呀呀学语时,学的是永康话,按理应该会说永康话,可事实上这些年她真没开口说过永康话。

  沈先生介绍,他和妻子工作忙,孩子三岁就入托。上幼儿园后,小朋友们交流都用普通话,老师上课也用普通话,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普通话。

  上幼儿园时,孩子回家说普通话,沈先生夫妇还觉得挺骄傲,认为孩子天资不错。因为她从没学过普通话却说得很标准。他们顺其自然也不刻意让孩子说永康话或是普通话。

  “上小学了,校园里听到的也绝大多数是普通话,孩子们交流起来十分顺畅,我们还是实施着语言的宽松政策。”沈先生的妻子说,“四年级下半学期,孩子的爷爷奶奶到城里居住,都说永康话。我们发现老人用永康话与孩子交流,孩子却依然说普通话。我们用永康话询问有关她在校学习、生活的事,她也用普通话回答。”

  自从那时起,沈先生就觉得女儿好像把永康话忘记了。现在就算让她到菜场买菜,她说的还是普通话。

  前几天,她跟着奶奶说永康话:“中饭吃过了吗?”结果,她说的永康话一点也不标准,感觉特别怪,她自己也觉得别扭。

  “反正永康话她都能听懂。”老人想想,还是要尊重孩子,就继续让她说普通话。

  一家人都不怎么说永康话

  人物:钱女士 年龄:27岁 职业:文员 住址:望春小区

  钱女士是个地道的永康人。若干年前,她会说永康话,可如今她是基本上不说永康话。

  “上初中时,有同学在学校里讲永康话,老师都会提醒大家说普通话。大学时代,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说的也是普通话。学校放假回家,普通话说习惯就懒得改口,反正家人都能用普通话交流。”钱女士说。

  钱女士指望今后嫁老公能重新开始说永康话,可老天爷没给她这个机会。她的丈夫虽然是地道的永康人,可从18岁参军离家后,普通话也成了日常用语。两人谈恋爱时,竟然也不说永康话。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从部队转业回家,钱女士以为丈夫肯定会慢慢把永康话“拾”起来。事实上,丈夫的领导不是永康人,工作时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

  “两年前,女儿出生了。可能是家庭氛围的关系,女儿普通话说得很好。公公婆婆也不反对孩子不学永康话,反而去接送孩子时都用普通话交流。”钱女士介绍,现在一家人在家时都用普通话交流。偶尔公婆用永康话与她交流,她还一时没反映过来,好像听不懂。

  会说永康话但爱说普通话

  人物:夏同学 年龄:15岁 职业:学生 住址:华丰西路62弄

  “我在家和爷爷奶奶、爸妈说永康话,但在学校和外出一般说普通话。” 夏同学是一位在校女生,她说在学校里无论是与同学交流还是与老师交流说的都是普通话,如果在普通话与永康话之间必须选择其一,她还是爱说普通话。

  夏同学说,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永康话说得很标准。可她的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普通话也说得很标准。爷爷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她通常还是说永康话。可与同学交流,她会选择普通话。“很多时候,普通话用永康话表达,意思就不一样。而且普通话的词汇多,能准确表达意思,所以我更喜欢说普通话。”她笑着说。

  “会说普通话,走遍全国不用怕。而永康话只能在永康通用,所以我们都很支持孩子说普通话。”夏同学的父母表示,孩子将来上大学,工作后有可能在外地发展,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所以他们很赞同孩子说普通话。他们觉得,孩子从小说普通话,对写作文的思维、用词等有一定的帮助。

  会说永康话,说的普通话带有很重的“永康腔”

  人物:应女士 年龄:32岁 职业:会计 住址:芝英镇

  应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应女士说,儿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就说永康话。她和丈夫都是芝英人,平日也说永康话,家里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只有儿子偶尔谈起电视里动画片的某个片段时,才会“喘”出几句普通话,不过这样的日子很难得。

  “孩子是否说普通话,我们没有要求。只是我们挺担心儿子的普通话不标准。”应女士说,儿子现在说普通话时带有很重的“永康腔”。比如“江”字,孩子平日永康话说习惯了,经常说成“钢”。为此,她还曾取笑儿子的普通话是“永康普通”。

  应女士说,家里的长辈不会说普通话,她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经常说普通话。现在许多学校也要求孩子说普通话,只是孩子习惯了说永康话后,很难改用普通话。

  你给契啦?

  你说什么?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0015 2015-08-05 永康日报2015-08-0500005;永康日报2015-08-0500014;永康日报2015-08-0500018;永康日报2015-08-0500006;永康日报2015-08-0500009;永康日报2015-08-0500019;永康日报2015-08-0500007;永康日报2015-08-0500012;永康日报2015-08-0500013;永康日报2015-08-0500015;永康日报2015-08-0500017;永康日报2015-08-0500016;永康日报2015-08-0500021;永康日报2015-08-0500022;永康日报2015-08-0500024;永康日报2015-08-0500025;永康日报2015-08-0500008;永康日报2015-08-0500010;永康日报2015-08-0500023;永康日报2015-08-0500011;永康日报2015-08-0500020 2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