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老顽童”乐于传承发扬中医文化

  ——记永康医院康复科团队

  近日,市民徐振庭向本报打来“举报”电话,说永康医院的康复科专家团队,治好了他妻子的颈椎病,可是送锦旗他们不收,送水果他们也不要,徐先生很想感激这些业内良医,便联系到了记者,希望通过报道表扬一番。

  记者跟着徐先生来到永康医院康复科,一眼便瞧见一位面容清瘦、穿着白大褂的老医生,正娴熟地操控着手中的小针刀为患者手术。他便是该院康复科专家团队带头人王卸南,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第一代传人、侄儿王姬飞,也是该院康复科团队主要成员之一。

  针刀医生

  是位风趣的“顽童”

  采访间隙偶遇“粉丝”

  在这群患者朋友中,市民吕爱珍告诉记者,她是王卸南的忠实“粉丝”,早就领教过他与爱徒王姬飞的小针刀和中医正骨手法了。

  去年夏天,吕爱珍抱小孩整条左手手臂都很难伸缩,辗转多家医院寻医问诊,没什么结果,还因为治疗战线拉太长,右手肌肉长时间受神经压迫,供血不足渐渐萎缩。眼看着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她的女儿劝她继续到县级以上的医院全面彻查,也在那时,邻居好友几乎天天和她聊,劝她到永康医院康复科试试,还说起有一名患者,头天还双腿动不了,扎了小针刀后病情就减轻了。

  就这样,吕爱珍跟着邻居走进永康医院。“当时我看着医生用小针刀为其他病人手术,都想离开了,想不到小王医生为我检查后,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并给了个肯定的答复:到这里,你这病是看最后一个医生了。小王年纪不大,信心却满满的,给了我一线希望。”

  王姬飞拿着小针刀,直入吕爱珍的病灶,在肌肉内拨了数十次,“解放”受压迫的神经,完了请吕爱珍“抬高左手,再抬高一点。”只听“咯吱”一声,被“正骨”了!吕爱珍还没反应过来,一阵刺骨的疼痛席使得她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在手术室“呜呜”痛哭了一个多小时,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发生了医患纠纷呢。

  等候的患者见场面尴尬,一面安慰吕爱珍,一面为王姬飞捏了把汗:“正骨这么痛,明天她还敢不敢回来呀?”王姬飞却淡定地说了句:“你们看着吧,她一定会回来的。”不出所料,第二天,吕爱珍起床后,手臂依旧疼痛,但发现手能够抬高一些,而且穿衣服都比前一天省力了,平复了前一天的紧张情绪,鼓起勇气回该院接受了第二次小针刀手术。

  一天一刀,治了八九天,通往头部、手臂的血液变通畅,吕爱珍开始慢慢恢复。转眼一年过去,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色逐渐红晕,左手臂的肌肉也开始恢复。“想想那段经历,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哭了那么久,甚至老公来接我时还哭个不停。”吕爱珍活灵活现地描述起手术过程,不时地挥舞手臂演示当时的情形,丝毫看不出手臂曾经动也不能动。

  □记者 陈慧

  图中左二为王卸南、左三为徒弟王姬飞、左四为女儿王潇悦,。

  毫无保留“传帮带”

  永康是“五金之都”,外来务工人员几乎占了一半。王卸南从省城来永十多年,前前后后已经接诊了8.5万人次,这些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从宝岛台湾远道而来。在永康小小一片天地里,从自己的从医经历中,王卸南更看到了新老永康人的需求。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想方设法寻求自成一派的针刀传人。在这个过程中,曾有过曲折,最后侄子王姬飞进入了他的视线。

  受叔叔王卸南的影响,王姬飞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担任了一名医生。去年3月1日,老王硬是把从事西医临床工作的侄子请到身边来,悉心指导小针刀疗法,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侄子,鼓励他通过中西医结合掌握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接触病痛提供服务。在老王的传授下,王姬飞进步很快。

  加盟永康医院后,王卸南得到了钱卫宁、徐高等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目前,他组建了康复科专家团队,团队由三名医生,两名康复师,一名护士组成。团队中,王卸南与王姬飞虽然是叔侄,但工作中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并没有坐诊时那么风趣,看上去反而有一些严肃刻板。每天下班后,病人都回家去了,他们却还要坐在办公室,看白天拍的片子分析患者的情况,估测患者第二天情况走向,为患者进行“二次会诊”,确保小针刀手术的方向是正确的。

  可以说,王卸南对王姬飞的培养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毫无保留。正因如此,像吴香花、吕爱珍等虽然都是由小王医生主刀,却同样做出了满意的效果。如今王卸南的女儿王潇悦又受到父亲的影响,选择了医学专业,希望能传承并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这几天,她正利用同暑假在永康医院实习呢。

  故事还得从去年3月份说起,徐振庭的妻子吴香花因为偏头痛,辗转了多家医院,期间不知道做了多少次CT、核磁共振,每次的诊断结果不是忧郁就是神经衰弱这类神经疾病。可是,她对“症”下药非但没药到病除,还因为方向不准确,整整瘦了10多斤,被折磨得病恹恹的。

  情急之下,吴香花壮起胆找到扎根永康十多年的小针刀医生王卸南。第一次看诊,王卸南的幽默开场白便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完病史,他并没有单刀直入做手术,而是扭头对徐振庭开玩笑:“你老婆头痛,是不是被你气的呀?”吴香花听完,看看丈夫徐振庭无辜的表情,“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一笑也缓解了看病时紧张的氛围,迅速拉近了和医生的距离。

  别小看这幽默绝招,这可是王卸南来永十多年保持高人气的“法宝”。王卸南17岁到江苏某部队服役,成了一名卫生员,退伍后一直流转于省城多家医院,在实践中积累临床经验。1993年、1994年,他担任浙江省针灸学会微型外科学习班主讲老师,2004年,他在当时江南街道卫生院院长的力邀下,来永并开设头颈腰腿痛专科门诊,直到2013年加盟永康医院,在永康一呆便是11年。

  尽管医学之路异常艰辛,但是,每次看到病人,他不提过去,而是用自身经历,编成一个个趣味十足的幽默段子,讲给患者听。欢笑声中,患者忘记了心中的不安,也由衷地喜欢与这位乐观善良的“老顽童”交谈。也就是在交谈中,吴香花接受了疑难性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现在徐振庭碰到王卸南还嘻嘻哈哈地开玩笑:“我老婆被你的针刀切戳来戳去还要付医药费,多不值。”王卸南听了也不生气,见招拆招:“怕痛还一次次来呀!你们挨了刀肯定舒服。”

  记者来到永康医院康复科室,想不到这里聚了一群王卸南的朋友,一个个围着王卸南有说有笑。一问方知,他们全是王卸南的病人。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看好病了,有的还在看。王医生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聊聊病情,说说笑笑中病也仿佛减轻了。几位病友在医院巧遇,非请记者为他们与医生合影留念(见下图)。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0010 2015-08-04 永康日报2015-08-0400005;永康日报2015-08-0400012;永康日报2015-08-0400007;永康日报2015-08-0400008;永康日报2015-08-0400010;永康日报2015-08-0400006;永康日报2015-08-0400013;永康日报2015-08-0400011;永康日报2015-08-0400009 2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