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社会点击

文章导航

  由眼入心感受光明的世界

  一部电影让王晓鹏与眼医结缘23年

  □记者 陈慧

  用心付出赢得患者信赖

  1993年医学硕士毕业后,王晓鹏便在金华中心医院就职,一直默默无闻地付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医学成果却越发熠熠生辉。

  几年前,传统的泪道手术术后留疤痕,很多患者难以接受。而鼻腔内窥镜治疗原本是五官科的一项微创手术,引入眼科可以达到不留疤痕的目的,但开展该手术意味着医生要摈弃旧理念,学习不同领域的新技能。王晓鹏在进修中了解到这种方式后,迅速熟悉操作流程,率先在金华运用,获得了患者的好评。

  不过,真正对王晓鹏从医生涯产生深远影响的,是2005年赴中山眼科中心长达一年半的进修。王晓鹏说,他虽然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困惑,限于学术环境,自己仿佛被局限在透明玻璃房中,渴望却跳不出思维局限。但他有幸在中山眼科中心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医院的专家、教授。他们独到的见解和宽阔的思路令他豁然开朗。他开始分步理解手术和治病步骤,对以往的手术和治病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晓鹏广州归来后,受益于全新的思维方式,在眼科领域如鱼得水。此后,他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永康眼科医院刚成立不久,就有一名古山镇的患者主动联系到王晓鹏,说自己已经连续3年追随王晓鹏往返于金华和永康之间,他认准王医生,一定要找他做手术。

  王晓鹏从医23年,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艰难、求医的不易,促使他寻找新起点,帮助更多患者。

  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怎样的起点才是一个好的起点?采访中,王晓鹏引用了一句台词:“我不要一个现成的结果,我想体验逐步成为No.1的过程。”这句话概括了他过去的经历,也影响着他今后的决定。

  2002年,金华中心医院派王晓鹏前往杭州进修眼底激光。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医生大多通过报刊杂志,了解“激光”等新兴医学名词。进修前一个月,他每天工作的同时,还抽出时间到图书馆查阅《中华眼底病杂志》等国内外专科杂志,复印有用的材料学习。

  一个月后,他迅速掌握手术流程,进修十分顺利,引进的设备在当年就为500余名患者做了激光手术,第二、第三年又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他仿佛看到一个新生命诞生,心中充满难以言表的喜悦。经历这件事后,他更强烈地认同自己最初认定的起点。

  去年,一个拓展业务平台的机会悄然而至:我市又一家民营医院——永康眼科医院创立,邀请他担任院长。一个月内,他与家属、单位沟通后,毅然决定放弃公立医院的优厚待遇,来到永康眼科医院,开始新的探索。

  现在,永康眼科医院已拥有完备的医护团队、管理团队,正进入试运营阶段。回顾转型过程,他说,选择民营医院,一方面与中央的扶持政策相呼应,另一方面民营医院拥有更自由的发展平台,能够快速地引进更为丰富的诊疗手段,此外,在县级市设眼科专科医院,可以节约患者的时间成本。

  谈及未来规划时,王晓鹏说,眼科医院将与我省首家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开展长期医疗合作,引进该院全国先进的诊疗理念,未来或在更多县级市设立医疗分院,为百姓送去光明,后续的慈善活动也将持续开展。

  《人到中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文艺电影。电影透过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考验人性的眼科手术,刻画了一个眼科医生的生动形象。

  随着我市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永康眼科医院创立,一名从业23年的眼科医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叫王晓鹏,现任永康眼科医院院长。他说,他对眼科医生的认识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王晓鹏正在接待患者。


永康日报 社会点击 00007 2015-08-03 永康日报2015-08-0300005;7555;7558;永康日报2015-08-0300006;永康日报2015-08-0300007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