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实施“三色”工程打造富美东城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 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
□记者 楼蕲
本报讯 细看东城街道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社会生态,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已有了雏形。
今年以来,东城街道“五水共治”“三治四化”等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投资2100多万元进行通道绿化,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西竹园蔬菜基地投资200万元完成连栋大棚、灌溉设施、蔬菜长廊和冷库建设;七联保洁机制不断完善,小流域整治紧锣密鼓;枫楼、桐墩、杏花等8个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工程量的90﹪;深入开展“双创”“四边三化”等工作,完成拆除乱搭乱建2.5万平方米;完成第四期“一通五化”工程量的70﹪;强化九龙、黄棠两个工业功能分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铁腕治污”环保专项行动,关停污染企业8家;“五金电商小镇”列入规划,东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再是梦想。
今年,东城街道在创新“三五工作法”的基础上,推出“三三考评法”。通过“三三考评法”,该街道对村干部实施警告1人,严重警告1人,书面效能告诫1人,口头效能告诫1人,批评教育6人,辞退街道聘用人员2名。
“我们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飞勇自信地说,东城还能变得更美、更好。如何变?就从狠抓“两大生态”开始,我们要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永无止境的追求、要谋新篇的作为,着力把东城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社会生态变得山清水秀。
“我们要用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锐气狠抓‘两个生态’。”朱飞勇说,接下来,东城将实施“红色先锋工程”,开展“固本强基”行动,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以“三五工作法”“三三考评法”为载体,加强街道、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金色梦想工程”,开展“创富建功”行动,打出经济组合拳,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效益农业精品园,并抓好辖区内企业“四换三名”工作,树立创业创新典型;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开展“美丽乡村”行动,以争创国家级生态街道为契机,继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治四化”等环境整治工作组合拳,再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编者按
观大势才能识大局,识大局才能谋大事。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委提出的“二次出发,创新驱动,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建设‘两美’永康”这一发展战略完全符合发展实际,是我市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自然和政治社会生态的山清水秀,是打造“两美”永康的基础。因此,当前我们必须着力“两大生态”建设,为加快“二次出发”进程提供重要支撑。
从今天开始,本报对部分镇街区、部门单位围绕“两大生态”开展的重点工作和亮点举措进行报道,为“两大生态”建设鼓与呼,鼓舞全市上下增强发展自信,努力沿着“二次出发”的正确航道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