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边界行”系列报道(26)
旖旎风光成为百姓致富“金钥匙”
石雅杨横坑历山等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本报“边界行”第六采访组记者
周丹阳 童英晓 张赤奎 吕高攀 徐敏 章芳敏 田妙联 李梦楚 徐庆丰
见习记者 王朱敏
今年,前仓镇在“文教名镇”“农业重镇”“旅游强镇”的基础上,明确了“邂逅古祠小镇,漫步森林氧吧,品读舜耕文化,淘宝文教前仓”的发展定位,依托后吴古村落、大陈民宿、盘龙谷、虎踞峡和历山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构筑宜居宜游“两美”前仓。
与这些相对成熟的旅游景点相比,核心旅游线路沿线的石雅、杨横坑、塘头和历山等村,借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打造各自的特色,串点成线,寻找致富的“金钥匙”。
杨横坑村:
村民有个“民宿梦”
杨横坑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沿村口的公路南行数百米,便到了虎踞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如何与虎踞峡风景区对接,发展旅游业,帮助百姓致富,成为村两委眼下着重考虑的“头等大事”。
目前,该村正在实施农房改造,老村大部分房屋将搬迁至村口道路两侧,首批25户新房大部分已建到三层,最快预计年底就可入住。
与首批农房同时开建的,还包括一幢四层的楼房。这幢楼房,承载着村民的“民宿梦”。
“这幢房子将用来做民宿,一共36个房间,能接待70多人。”杨横坑村党支部书记褚有根介绍,农房改造结束后,将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与民宿配套,将到虎踞峡的游客留下来。
杨横坑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思路已经明晰。与之相比,同样具有区位优势的塘头村,还在苦寻打开“宝山”的“金钥匙”。
去虎踞峡风景区和盘龙谷生态旅游区,塘头村是必经之路。如何对接这两大旅游景点,为之做好配套服务,村两委还在筹划。
“要做就做自己的特色,不能跟风。”村干部余立文说,下一步,将考虑请旅游行业的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
石雅村:
革命老区的旅游梦
“历山川谷难,石雅最可观。水韵恋织女,林涛醉逸仙。喷薄杨彭瀑,舒缓三叠泉。乔松冠永邑,傲然云彩间。” 石雅村村口一幢房子的墙面上,绘着一幅山水画,上面提了这样一首无题诗,描写的正是石雅秀美的风光。
石雅村位于历山脚下,东南方就是盘龙谷,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个曾被誉为革命老区的小山村,正依托俊秀的自然风光,大踏步向旅游梦迈进。
“我们石雅的特色就是水和空气。”石雅村党支部书记陈振汝说起村里的自然条件,一脸自豪。优良的水质和清新的空气,使得石雅的水果格外甜美,再加上村里果树种植面积大,陈振汝想到了发展采摘游。
目前,石雅共有200多亩水果林,品种丰富,有桃子、梨、杨梅、橘子、樱桃等。其中尤以杨梅最为出名,树龄大多在30年以上。今年,该村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水果种植面积,增加了品种,以保证采摘游不断季。
然而,在“驴友”眼里,除了水果外,石雅最负盛名的恐怕要数后山的三叠泉了。三叠泉由三个邻近的瀑布组合而成,最高的落差达七八十米。陈振汝说,下一步将结合三叠泉,在瀑布下游打造一个亲子游戏水平台。
由于三叠泉地处半山腰,戏水平台的建设还存在难度,采摘游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陈振汝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革命老区的旅游梦终有一天会实现。
历山村:
百姓要富生态也要美
原以为开发已久的历山会有着熏人的商业气息,实际上,这个小山村显得异常恬静。蜂箱、榨油机、黄牛……这里奏着现代城里人很少听到的田园牧歌。
来到历山村的这天,正值“大暑”。都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在历山村,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暑气,反倒不时袭来阵阵凉风,每一寸肌肤都感觉到了凉意。历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寿东说,山中夏无暑,即使在盛夏,温度也不会超过30℃。
历山这种独特的小气候,常年吸引着本地及省内外游客前来避暑。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村民开了7家饭店,其中3家可以住宿。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饭店客房爆满。
可是,人多了,问题也来了。森林防火、违章建房、卫生管理三大问题一直令陈寿东很是头疼。
因山中清灵之气较城市更为宜居,顶风抢建者不乏其人。此外,本地游客进山游玩,常常自带烧烤炉或帐篷,不仅带来了火灾隐患,不少游客还将垃圾遗留山间,给管理带来难题。陈寿东介绍,历山村每年卫生保洁投入约四五万元,整个景区只有两名保洁员和一名护林员。
去年,历山村开始集中整治不文明旅游行为,今年又实行了“禁烧烤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烧烤行为,饭店生意也好了许多,但仍有不少游客不听劝阻。
“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陈寿东说,如何让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既改变乡村的贫穷落后,又不破坏其历史风貌、独特个性和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是目前历山村面临的最大挑战。
风景秀丽的历山。
石雅村三叠泉水体清冽,未来这里将建起戏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