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新闻

文章导航

  (上接1版)

  芝英镇古塘里村将一个废弃沼泽地规划整理成由四季常绿鸢尾滩、芦苇荡、水生柳树林、野生茭白田、荷花塘、沉水水草池组成的表流式人工湿地,化身为污水处理终端。有了这些典范,我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早在去年11月就启动编制今年的规划。现如今,297个村已开工建设,大大超过年初所定247个村的年度目标。

  我市还抓住深化违法建设治理机遇,全力以赴打响新一轮违建治理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全市依法处置各类违法建筑75.25万平方米,完成非法“一户多宅”、主要街道两侧违建、重点村违法建筑整治829处。前仓镇单就南溪涉水违建和后吴村违建就拆了10万多平方米。在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拆了建,建了拆”的“两违”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新发“两违”明显减少。

  “两区”建设

  互联网“+”出新天地

  “互联网+”时代,新兴产业风起云涌,传统产业也主动触网,“+”出了一片新天地。在我市,“机器换人”走进农业领域,传统农业大踏步迈向现代农业。

  不久的将来,花解语玫瑰园“园主”徐金永可以用手机操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分;前仓食用菌精品园当家人李汝芳大手笔引进菌包生产线,产能翻了好几番。在杨溪稻米合作社里,农民可以用电脑查阅灾害性天气应对和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农业生产早已与“互联网+”相连。

  高科技含量的个体故事,反映的是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深入和扩面。眼下,清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基本建成。继去年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亩产记录打破全省水稻高产吉尼斯之后,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达1.2万亩,同比增长14%;新增280亩蔬菜大棚,让“绿色农业”绿意更浓。

  今年,唐先葡萄主导产业示范区投入200多万元,完善田间及周边的配套设施,做足观光旅游文章,延伸葡萄产业链;黄坟坑蔬菜产业示范区西竹园精品园区落实灌溉用水、联栋大棚等田间配套设施,建起蔬菜休闲长廊,吸引游客采摘,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我市强农惠农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4个,48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金华市级验收。我市还出台了系列政策,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持续推进强农惠农工作。

  民宿经济

  让村民靠“美”挣钱

  村美了,民富了,这才是“两美”农村的真谛。

  当“再也不能躺在垃圾堆上数钱”的共识形成,越来越多“洗脚上岸”的农民决心依靠山水田园优势重回农村赚钱。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经济,应运而生。

  前仓镇大陈村,村口就是湿地生态观光园,村里还有“梅兰竹菊”4个主题公园,这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早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不仅如此,村里首批7家民宿门博会期间开门迎客,让更多远方的客人可以留宿在大陈。开业至今,颇受游客青睐的大陈民宿已经启动第二批次开发建设。

  发展民宿经济,充分利用大量的农村闲置房,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的改变。民宿产业,对农民来说,能够改变他们单一的收入模式,转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农民从种田人、打工者,成为经营者、老板。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从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旅游。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农家乐式的吃饭、爬山,还将吸引客人留下来、住进来。城市人到乡村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乡音乡貌,体验农耕乐趣。民宿,由此成为城市与农村对接的平衡点。

  于是,发展民宿,成了西溪、唐先等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乡镇和村落的共同梦想。他们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有了这样的梧桐树,就一定会引来发展的金凤凰,真正走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地。

  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一个个如珍珠般散落在山山水水之间的美丽乡村,正逐渐相连,成为“两美”永康的靓丽风景线。“美丽”二字,嵌进了更多永康人民的幸福生活。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0002 2015-07-28 7010 2 2015年07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