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食品小作坊告别“无证时代”
未来三年将开展“六大提升工程”构建餐桌安全网
□记者 秦艳华 通讯员 周凌
本报讯 25日清晨,西城月奇豆制品加工厂徐师傅运着豆制品到菜场销售。“自从办理生产许可证后,生意越来越好。”徐师傅说,经过部门指导,作坊设备完善,环境整洁,上门客更多了。
今年,我市明确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首批目录食品,包括粮食加工品(挂面、年糕)、非发酵性豆制品(豆腐、豆腐干),并结合“百日会战”对这些小作坊进行全面排查,指导帮扶改造并发证。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西城月奇豆制品加工厂通过部门指导,顺利完成整改,与其他5家豆制品小作坊一起,成为我市首批持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作坊厂。这也标志着我市食品小作坊正式告别“无证时代”。据悉,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共有130多家,其中100家为豆制品小作坊,目前已全部调查建档。
“小作坊整治是我市餐桌安全治理系列行动中的一项内容,它与小摊贩、小餐饮、农贸市场一起列入‘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市食安办负责人表示,餐桌安全治理行动是我市近三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具体由市场监管、农林、卫计、水务、城管执法、质监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同承担。
根据近期出台的《永康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我市在2017年底将实现“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目标:小作坊建档率、登记率达到97%以上,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4%以上;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达到95%以上;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75%以上,持证小餐饮等级公示率达到98%以上等。
三年计划除提出“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目标外,还明确了将实施农产品(种植业产品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进口食品市场整治规范、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集中消毒餐饮具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六大提升工程”,涵盖10多个小项。
“通过‘六大提升工程’的推进,能有效破解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食安办负责人表示,通过3年努力,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体系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重点风险隐患、突出问题和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全民共治的格局。
近年来,我市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仅去年就开展了食品安全百日严打、小餐饮专项整治、“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农贸市场“清源”行动等专项整治33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194家,抽检各类食品2832批次,约谈违法违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49家,行政立案处罚249起,移送公安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