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市中医院三伏天“冬病夏治”提前升温

  中伏到,错过头伏也可贴敷“三伏贴”

  33℃、35℃、37℃……就在高温热得人喘不过气时,市中医院的“冬病夏治”门诊也火速升温,其火热程度丝毫不亚于室外不断攀升的温度。不少市民瞄准头伏天这一时机,贴个“三伏贴”,盼过个“暖冬”。值得庆幸的是,因为今年有40天长的三伏天,错过头伏的市民也不用可惜,可在中伏时多贴敷一次加强贴进行弥补。

  大热天“治未病” “冬病夏治”门诊预约火爆

  秉承古方精华 严把贴敷药品质量关

  虽然“三伏贴”花费的时间、金钱都不多,但有些市民仍然“独辟蹊径”,选择网购“三伏贴”。市民陈女士说:“网上‘三伏贴’卖得便宜,买的人很多,而且卖家还会附送穴位表进行贴敷指导,自己对照着贴感觉也不是很难。”

  像陈女士这样抱有侥幸心理的市民不在少数,陈静提醒,“冬病夏治”需要对病人的病情有足够的了解,除了要保证药物的效果外,还要保证取穴精准。市中医院针灸专业医生尚且需要手工制作药方以保证药效,再视病人情况辩证取穴,自行贴敷可能不但不能收到效果还危害健康。

  打开市中医院手工制作的“三伏贴”药包,一股清香的中药味扑鼻而来。陈静介绍,市中医院贴敷药物的组方出自千年文献传承和临床实践,运用现代制药技术的优势,将古方中的有效成份提取后,加以麝香等名贵中药调配为“三伏贴”药物,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组方,根据疾病的分类辨证施贴。

  由于今年三伏天有40天,头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中伏加强(8月2日)、末伏(8月12日),错过头伏的市民仍可以在中伏、中伏加强、末伏时进行“三伏贴”,提前或延后几天影响不大。为缓解市民往年“冬病夏治”排长队的苦恼,市中医院特于本月初开通了“冬病夏治”预约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如高热患者、肿瘤患者、皮肤破损患者、孕妇及18个月以下婴儿均不宜进行“三伏贴”,若市民不能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冬病夏治”,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

  13日早上7时,市中医院针灸科门前已排起候诊长龙,诊室内也人满为患。当日是三伏天的初伏,“三伏贴”于这天正式开启,拉开了今年“冬病夏治”的序幕。

  “冬病夏治”是被市民广泛熟悉并接受的中医传统夏令养生保健疗法,它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针对易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疾病发作缓解的有利时机,通过选取穴位贴敷,使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经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从而达到预防或者是减少疾病的发作、减轻症状、促进其康复痊愈的作用。

  自2004年以来,市中医院发挥该院在“治未病”特色优势,面向儿童、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开展“三伏贴”服务,累计服务数万人次。今年头伏当日,该院又迎来“冬病夏治”热潮。前来咨询就诊的人群中,有慢性病患者,也有亚健康人群,还有全家老小“齐上阵”的市民。

  市民吕先生是一位“老慢支”病人,当天已是他第6年到市中医院进行“三伏贴”了。市中医院针推科主任陈静还记得吕先生刚来时的场景:“我们针推科在二楼,他在家人的搀扶下才勉强从一楼走到二楼,喘得十分厉害。他家人介绍,吕先生的病情在冬天的时候更严重,基本只能卧床休息。”第二年,吕先生又来到市中医院“冬病夏治”,和前一年不同,这次他是独自前来的。此后,吕先生便未缺席“冬病夏治”,他说:“病好了也会坚持‘冬病夏治’,可以增强抵抗力。”

  小康今年8岁,已经上小学了,他妈妈在头伏当日便带他来到中医院:“暑假带儿子来‘冬病夏治’,提高抗病能力,这样孩子在冬天就不容易生病。”

  陈静说,如今“冬病夏治”已不局限于想要“治病”的市民朋友,更多想要“治未病”的市民,如亚健康人群、抵抗力弱的孩子等都加入了“冬病夏治”的队伍。

  □记者 李梦楚

  ①

  ②

  ③

  图①:市中医院“三伏贴”场面火爆

  图②:市中医院“三伏贴”药方经针推科医生精准测量

  图③:市中医院自制纯生姜汁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0011 2015-07-22 永康日报2015-07-2200005;永康日报2015-07-2200014;永康日报2015-07-2200016;永康日报2015-07-2200018;永康日报2015-07-2200019;永康日报2015-07-2200017;永康日报2015-07-2200015;永康日报2015-07-2200006;永康日报2015-07-2200007;永康日报2015-07-2200010;永康日报2015-07-2200013;永康日报2015-07-2200009;永康日报2015-07-2200011;永康日报2015-07-2200012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